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二、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四、优化区域布局
五、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棉花产业建设道路艰难漫长
本报记者 吉宝飞
2月4日,伴随着新年喜悦气氛的余味,国家出台了纺织工业振兴计划,这对棉农——棉花——纺织产业链是个早已预知的喜讯。其中,与棉花直接相连的有两点:一、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二、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收购力度。这两点是长期纺织行业建设中涉及的棉花产业建设。就此两点,在记者采访中,业内人士认为,棉花产业建设将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在新疆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是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政策在纺织行业中的缩影。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从纺织行业的特征出发,在具体实施过程和与棉纺产业的对接中,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万达期货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营业部经理杜映,是个地道的新疆人,一直从事棉花的研究工作。在他眼里,国家的这两点措施落实的困难相当大。他说,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是适应行业发展,扩大内需的需要,中部地区可以覆盖全国,而沿海很多企业的定位就是出口型,这样的定位有力企业转移发展方向,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新疆地理位置特殊,如果在新疆建立棉纱、棉布基地,企业虽然可以得到原料的优势,但在产品外出运输上还需要政府继续支持。这也是对西进纺织企业的挑战。
新疆溢达纺织公司采购部经理赵丽认为,在新疆建立棉纱基地比较可行,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产品外运的补贴费。近几年,新疆棉花外运,每吨棉花国家都给了400元的出疆补贴费,而棉纱外运却没有补贴费。对于棉纱的可行性,赵丽主要着眼于棉纱与棉花运出的渠道不一样,赵丽说:“棉花一年只有固定的几个月的外运时间,其他时间都要给其他农产品让路,但棉纱一年12个月都可以外运,在运输渠道上,外运棉纱比棉花更广阔一些。”但,对于建设棉布生产基地,她认为有一定的困难。他解释,新疆本来就缺水,如果在此发展需水量大的印染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要发展,就需要国家投资对新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与赵丽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棉花信息网纺织部经理李仁。“在新疆建设棉纱生产基地,可以缓解或解决棉花的外运难问题,但是随之带来的便是棉纱外运问题。”他说,一车皮可以装46吨棉花,但棉纱只能装30吨,能否及时交货和运出是个问题,这需要加大新疆铁路建设。
除了上面的担忧,李仁还认为,目前中西部的基础设施、人员的素质都和沿海地区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一两天能赶上的,虽然这顺应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方针,但却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
作为一位与棉花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棉花人仝立通认为,加大收购力度,可能不会使现货市场再度下滑,以稳定新年度的种植面积,保证国内产量不出现大的萎缩。但是就棉花价格来说,依然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向上难度很大,向下有国家政策支撑也难下来,区间震荡将是今后的主调。
李仁对“国家加大棉花收购力度”的概念感觉比较模糊。他说,这应该是长远目标。地方收购棉花比较困难,2000年以前,棉花收购实行国家、地方共同收购的办法,但也是国家出钱,地方存储,地方私自经营、投机的比较多。
杜映认为,对于“加大棉花收购力度”,国家可能建立固定的收储制度,以此确定棉花的最低保护价格,确保棉农的利益和棉花种植的安全,但收储数量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实际上保护价格不仅是要收储,还要看收储的数量和对市场的影响。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
据新华社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从棉花角度看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 张洪洲
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笔者认为,调整的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对棉花市场产生中性偏多的影响。
首先此规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五年规划,不属于现在的十一五规划,也不属于未来的十二五规划,而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工业产生重要影响的特殊时期的规划。第二,规划强调了“调整”,全称为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而不是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可见政府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到重要位置,而不是对纺织工业简单的扶持,并不是走以前低附加值、粗放经营的老路。第三,规划重新对纺织工业进行了定位,即中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开拓农村市场,所以纺织企业并不是一定要高精尖,而是要找准定位,面向农村市场,中小纺织企业及较低端产品更有优势,对相对扩大纺织用棉量较为有利。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会减少新疆棉外运压力,减少政府新疆棉外运补贴负担,但会造成新疆用工紧张和棉纱等产品外运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