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旱进行时”特别报道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74亿亩 投入抗旱资金33亿元
本报讯 国家防总11日通报,截至2月11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74亿亩,作物受旱面积1.34亿亩,其中重旱3761万亩,干枯416万亩,有465万人、23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18亿亩,其中重旱3484万亩。
截至2月9日统计,北方冬麦区8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401万人、开动机电井126万眼、泵站2.31万处、抗旱机动设备182万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28万辆,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3亿元。
(何 金)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受影响最大的产业莫过于农业。洪水、冰冻、旱灾各种自然灾害,冷不丁地就会给农业一记“重拳”。扶持“三农”的农信社此时自然成为抵御灾害的坚强后盾。
加大资金供给量、确保信贷投入及时,是农信社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首要任务。可仔细调查后我们不难发现,为农民做抗灾后盾的农信社面对灾害其实也会受伤。
正如灾害的形成并不是某个单独因素造成一样,挽回灾害引发的损失也绝不是金融机构一家所能完成的,我国农业保险的严重“缺位”在抗击旱灾的热潮中再次突显。
农信社也“很受伤”
当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席卷我国,农村信用社立刻作为“抗旱先锋”,成为向灾区输入资金的主要力量。
“截至目前,我市农信社累计发放专项贷款已经超过5600万元。”河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南阳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阳市遭遇旱情后,该市农信社很快成立了包乡(镇)抗旱浇麦保丰收工作组,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驻到帮扶乡、村,对农户的抗旱浇麦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农民对生产资金的需求。农信社积极筹措资金,优先满足农民抗旱浇麦的资金需求,并对种粮大户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还加快了对农民抗旱保苗信贷款的审批速度,加强对此项贷款的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真正帮助农民解决抗旱用水、用电、用油、机具等资金困难问题。
当旱情袭来,灾区农信社的信贷资金不但要投,还要加大量、及时投,可这些资金是否够用、能否收回却还是个未知数。
实事上,身负抗旱重任的农信社同样是这场特大旱灾的“受害者”,成为了自然灾害中的风险承担者,因为由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必然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损失,当农业减产成为必然,贷款回收率必然降低,即便可以收回的贷款,回收及时性也很难保证。长此以往,由于自然灾害的频频袭击,势必影响、削弱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和实力。
农业保险才是“安全带”
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仅仅是农民抗击自然灾害的“武器”之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灾情不断加大,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农业救灾机制中需要完善的,因为保险的赔付能让农民在大灾之后迅速恢复生产。”安徽省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总裁助理张福银说。
正当大多数受灾地区的农户如临大敌之时,重灾区之一的安徽淮北市很多农户却无后顾之忧———他们在2008年年底购买了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如果是绝产,苗期受灾农户可获得每亩104元的保险赔偿,成熟期则可获得每亩260元;如果是部分损失,将在小麦成熟收获时测算差额损失,确定赔偿金额。”国元保险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在安徽省,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共出资80%的保费,农户出资20%;也就是说原本每亩10.4元的保费,农户只需每亩出资2.08元。由于各级财政的强有力保障,国元保险2008年在安徽省承保农业保险1500多万亩,其中包括一部分如今受灾的冬小麦。
立法滞后拖农险后腿
“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这是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着重强调的。
“巨灾保险法律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并未落实,这也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表示。
“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要比通过国家财政补贴或救灾方式维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更有效得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教授许飞琼如是说。
许飞琼认为,“农业保险的非盈利性质、承保方法与范围、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理赔与再保险、政府补贴乃至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与作用等事项都不是商业保险法规所能规范或约束的,它们必须通过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及相关法规来进行具体规范”。
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例如美国于1938年颁布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1994颁布了《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案》;日本于1947年将《牲畜保险法》和《农业保险法》修订统一为《农业灾害补偿法》等。我国现行保险法也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可见,制定专门的农业政策保险法律或行政法规,不仅是农业政策保险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保险法已经明确的事项。
许飞琼建议:国家或政府应该在短时期内着手构建农业保险法律体系。不仅应该尽快出台农业保险法,与农业保险相关的商业保险法、农业法、灾害救助法等法律法规也应该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与农业保险基本法相互配套、协调,共同形成一个高层次、高质量的农业保险法律体系。
保险能否真正走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新营销渠道也非常关键。农村地区现有的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等,虽然都是保险机构的合作对象,但如何将现有的代销代售变为深度合作,仍需加大创新力度。创新健全农村保险网络,才能最大限度将保险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的农户,确保农民群众都能及时获得投保和理赔服务。
创新的文章不仅要做在保险机构的经营模式上,还要做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上。如何通过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让他们了解保险、接受保险、使用保险,可以说是一个更新的课题。
—— 干旱无情 信合有爱 ——
河南:支援20万元抗旱资金
本报讯 2月7日,河南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杨玲一行四人,深入伊川县田间地头,指导抗旱浇麦工作,并代表省联社支援20万元,支持伊川县的抗旱浇麦工作,受到伊川人民的热烈欢迎。
杨玲理事长一行来到伊川县江左乡乔村抗旱浇麦现场,详细询问了伊川抗旱浇麦情况,并到伊川县西山植物园门口的人工增雨作业点,看望慰问人工增雨作业人员,详细询问了伊川县人工增雨作业情况。
在“伊川县抗旱浇麦工作汇报会”上,杨玲对伊川农村信用联社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加大抗旱浇麦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帮助农民解决抗旱浇麦的资金需求给予了充分肯定。截至目前,该联社共发放抗旱浇麦支农贷款1065笔65万元,该县江左信用社为江左乔村无偿支援10000元,解决了该村的燃眉之急。杨玲希望洛阳、伊川和伊川农信社再接再厉,夺取抗旱浇麦工作的全面胜利。
为支持伊川县的抗旱浇麦工作,杨玲代表河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支援伊川县20万元。伊川县县长郭宜品代表伊川县75万人民对河南省农村信用联社表示衷心的感谢,称赞这是省联社心系“三农”、服务农村、关注农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将对伊川县的抗旱浇麦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激发伊川县广大群众抗旱浇麦保丰收的热情。
(杨倍力)
—— 抗旱行动 ——
山西:唱响抗旱支农最强音
本报讯 去冬今春以来,山西虽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干旱,但晋中市太谷县胡村镇农民胡玉生种的5亩小麦仍然长势良好,呈现出郁郁生机。坐在自家刚刚新建的砖窑炕头上,胡玉生动情地拉着胡村信用社主任胡育环的手说:“多亏了信用社贷款帮我购买了水泵和水管,不然我的5亩小麦白种了!”
春节期间,山西农信社及时作出信贷调整,围绕“三着眼”加大贷款投入。即:着眼饮水安全,支持水源合理调度,供水设施的检修维护,充分挖掘和利用沟泉水、土井水和集雨水窖等饮用水源;着眼抗旱保苗,支持冬小麦全面落实增施农家肥、沟施化肥等抗旱春灌,扩大灌溉面积;着眼抗旱保园,支持采取春剪、滴灌、压砂、铺膜、根部施肥等措施,有效减少果园失墒,确保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不遗余力支持当地农民抗旱保苗保春耕,在全省迅速掀起了抗旱热潮。
力筹资金保供应。晋中市开发区、灵石,吕梁市,大同,朔州等联社及时调整信贷资金投向,尽量减少发放非农业贷款,建立抗旱专项贷款台账,确保抗旱资金专款专用,集中力量保抗旱。目前,晋中市农村信用社为抗旱支农备足了信贷资金15亿元,保证了抗旱信贷资金的足额到位。在信贷帮扶下,广大农民正积极购置各类春耕生产物资,加紧配置整修灌溉器具,疏通渠道,目前晋中市已利用各类水利设施灌溉农田40余万亩。
截至目前,仅晋中市农村信用社已发放抗旱专项贷款6824笔,金额1.37亿元,满足了广大农民修建水渠、机井,购买水泵、水管、化肥、柴油、农机具等抗旱种麦配套设施的资金需求,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得到了地方党政和农民朋友的高度赞扬。
(胡爱林 任建军 王计文)
—— 抗旱特写 ——
信贷支农到田头
“刚过了春节手头紧,正发愁买抽水机、塑料管的钱呢,信用社的同志登门服务,不到半小时就为俺办了能贷3000元的小额贷款卡,解决了俺的燃眉之急!”刚从镇上信用社取了钱,买了抽水设备的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尚营村村民韩铁朋兴奋地说。
2月5日一大早,镇平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王宪役就带着社里同志,分赴全县各乡镇村,宣传支农信贷卡办理业务,为抗旱浇麦的群众现场办理小额信贷业务。“凡是抗旱浇麦购置机具设施没资金的,带上身份证,村委盖上章,两人提供贷款担保,现场就可以办理小额信贷卡,联社专门开辟了支农服务窗口。”王宪役说。
目前,该县信用联社系统共出动干部职工400人次,办理支农小额信贷卡6000多张,发放抗旱资金180余万元。 (赵建华 韩红伟)
今年小麦还能有个好收成
2月10日,当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黄岗村任光明等6户农民给70多亩小麦、油菜全部浇了一次返青、分蘖水时,这些农民紧锁的双眉总算舒展开来。任光明说:“浇了这次返青水,再追上返青肥,今年的小麦还能有个好收成。这全靠了信用社及时给我们这几户农民发放的5000元贷款帮了大忙。”
旱情牵动了谷城县农信联社干部职工的心。该社干部职工,迅速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家中,第一时间调查掌握农民的受灾情况,并根据春耕生产已经到来,时间不等人、季节不等人的实际,及时向农民发放贷款,支持农民抗旱救灾,浇返青水、追分蘖肥,力争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该社4名主要领导驱车或徒步深入到了农民家中,19个基层信用社主任的身影出现在了农民干旱的小麦、油菜田头,250多名信贷员骑上摩托车、自行车把抗旱急需的资金、春耕生产所需的贷款送到农民手中。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化解了农民心中的焦虑;一笔笔小额信贷,鼓起了农民战胜干旱、夺取丰收的信心。
截至目前,该社已向受旱的全县农民发放贷款2100多万元。15万亩小麦、7万亩油菜已经浇上返青水。 (李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