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机茶期待“春天”

张文

  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广普及,“健康、生态”观念渐渐深入人心。然而我国第一个出口的有机食品、安全环保的有机茶却在庞大的茶产业中扮演着陪衬角色。 

  “想说爱你不容易。”谈到有机茶,茶农茶企都有这样的感叹。

  “做有机茶需要理念的创新。”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游玉琼坦言,“一瓶化学除草剂只要几元钱就能买到,而一名工人一天的工钱却要四五十元,虽然成本增加许多,但我们一直都坚持用人工除草,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茶的品质。”公司雇了一支60人的队伍常年在茶山人工挖土、除草,每人每年近2万元的开销不是小数目。

  “有机茶其实就是按照古代茶农的种植方法栽种的。”古代的茶农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自然栽种出来的茶叶就没有农残等问题,现在栽种有机茶就是依循这个思路进行。有机茶摒弃农药杀虫的老路,采取人工捕捉和生物防治两种方式,生产出的茶叶安全健康,迎合现代人追求绿色环保的理念;同时,有机茶园只施用堆肥、豆粕类或种植绿肥如科杂一号等肥料,这样做可避免当前困扰茶山的土地板结顽症,也提高了茶叶的制优率,“普通茶叶10天内只有5天出好茶,而有机茶10天内有8天出好茶;无公害茶75公斤茶干才能制作30公斤精茶,而有机茶只要50公斤。”

  既然有机茶有这么多优势,茶展会上,有机茶为什么还在扮演配角呢?

  武夷星愿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星愿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但在其参展的近百个茶叶品种中,仅仅发现两款茶叶包装上标明了“有机茶”字样。“我们的产品其实都是按照有机茶的标准制作的,但目前消费者对有机茶的概念并不明晰,是否标上有机茶这一字样还没什么特殊意义。”

  同样,对于武夷山广大茶农而言,有机茶也是一个有待市场检验的新概念。即使是在有机茶做得比较成功的永生茶厂,所做的有机茶原料均来自自己的茶山,农户基地尚不足以依赖。参与武夷星愿茶叶合作社的茶农黄正华认为,从普通茶山转换成有机茶生产基地需要2至3年的时间,因为这期间不能施化肥打农药,茶叶的产量自然锐减,损失不小;另外,转换成有机茶生产基地后,茶叶产量会下降20%-30%左右,既然现在的茶叶卖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种植有机茶呢?

  “这是一种短视的看法!”游玉琼态度鲜明,有机茶园的产量短期内是有减少,但孰优孰劣十年之后则可见高低。“有机茶园十年之后依然可以出好茶,而普通茶园则会因为施肥原因导致土壤板结,其茶梗含量会大大增加,茶叶质量也因此直线下降”。

  由于禁止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茶园使用的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含氮率很低,无法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有机茶园产量因此比常规茶园减产30%左右。另外,有机茶园采用人工除草防草,随着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杂草防除也成了制约有机茶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

  据统计,2007年,福建茶园面积约255万亩,茶叶产量22.4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很多茶园处于山区和半山区,远离工业污染。全省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19个,省优良品种21个,其丰富的品种资源为发展有机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有优势,但发展有机茶还需做好三方面工作。”福建省茶科所副研究员王庆森表示,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茶农和茶企对有机茶的认识;其次,制定有机茶产品标准,强化有机茶质量监管,打击市场上假冒有机茶;最后,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必要的政策性补贴和优惠政策,推动有机茶的科研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有机茶产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