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改善行业弱点 度过金融严冬

傅晓兵

  金融风暴已经来临,危机何时能够停止,无人能够确定。我国经济的反转,应当在欧美经济复苏之后。

  在当前环境下,对茶叶企业来说,必须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必须做好迎接严酷寒冬的准备,做好一系列应对措施。

  1、在扩大内需政策下,企业要努力加大国内的销售力度。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传统的国外茶叶市场,消费信心低迷,对茶叶出口企业影响不小。虽然茶是中国的国饮,但人均消费量只有0.33公斤/年,远低于国际平均0.5公斤/年的消费量,增长潜力巨大。传统饮茶区大都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优质茶叶的需求很高,因此,国内茶叶企业应当抓住当前的契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以优质产品供应国内市场。为促进内需做出贡献,同时也能获得较好利润。

  2、全行业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聚氰胺危机对牛奶行业的冲击、影响之巨大,大家有目共睹。一旦出现严重的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对行业性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3、加强产业链内的联合与融合,增强抗风险能力,以及茶叶企业在行业内的控制示范作用。茶产业的产业链很长,但产业链内的联合或融合程度很低,主要由于产业化水平不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茶园多以家庭经营为主。中国茶叶单产在世界主要生产国中是最低的,以2000年为例,中国亩产只有42公斤/亩,而肯尼亚是129公斤/亩,土耳其是149公斤/亩。经过多方面努力,我国茶园单产仅达到2005年48公斤/亩。

  同时,茶叶生产的组织形式并没有重大突破。“企业+农户”的联合方式,仅仅是临时结合,结合方式并不紧密,也不稳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抵御危机,产业链内的茶叶生产者、销售者必须紧密结合,创造新型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4、对传统的茶叶加工技术加以改进,以适应全球化发展下消费者对茶饮品的快速化要求。英国立顿茶叶公司,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茶叶公司,以机械化的红碎茶取代了手工炒制的绿茶,以巨大的产量和标准化的口味,实现巨大的盈利并增加了茶的附加值。我国传统茶叶制造讲究手工工艺,种类繁多,口味特色丰富,韵味独特,虽然体现茶叶的个性化,却难以实现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很难上产量后保证质量。为此茶叶企业应当考虑茶叶生产制作如何实现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在一些茶叶产业化发展较好的地方实现茶叶的生产标准化、口味标准化、生产大量化。这中间涉及到标准制定、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变革等多方面创新。

  5、加强茶业行业中的协会等中介机构。由于茶叶生产的分散化,生产、制作、农残控制等环节常常处于无人控制状态,缺乏相关中介组织的深度介入。目前,茶叶产区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是各级茶叶协会,但大多茶叶协会的情况是:一无专门人才;二无服务项目;三无创新机制;四无服务平台和服务手段,协会职能、功能、服务不能满足茶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他如科技服务企业、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散、小、乱、水平低,多处于自发经营状态。因此,需要各地政府以产业化发展的眼光,加强中介机构,促进当地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

  企业必须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任何过于冒险的决策都必须慎重。茶叶企业必须进行组织创新,能够实现产业的上下游紧密结合,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销售环节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金融危机的最严重后果还远未到来,茶叶企业都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度过严冬。要不仅能在严冬中很好地存活下去,还要储存能量,在春天到来时稳步前进!

  (作者为厦门秋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律管理网首席顾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