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技之路难免荆棘
2009年1月9日上午,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系列科研成果受到了表彰奖励,其中不乏一些为安全生产助力的研究成果,可见我国政府对于安全科技的重视。
在各省市,对安全科技的重视和投入也不小。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确定今年为“科技兴安年”。重点任务包括发挥技术支撑体系在煤矿安全事故调查、专用设备检测检验和检定、新产品新工艺运用以及矿山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安徽省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五年来,全省工业投资超过3300亿元,坚持安全设施“三同时”,提高了装备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安全隐患。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问题依旧存在。
从总体上看,人们对安全科技对安全生产中的根本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安全科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在这个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对于安全科技的投入并不一定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单位就忽视了这方面的投入。全社会对安全科技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科技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的认识还需要强化。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科技的重视,因为仅靠社会公众和科研人员的重视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安全科学体系没有形成,安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科技整体投入不足,安全科研装备落后,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水平较低。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拿煤矿来说,煤矿的安全问题要解决,就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虽然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初步满足了现场需要。但是,就目前而言,煤矿安全科技从投入到管理有所削弱,对核心技术研究不够,对难度大、耗时长、收入少、有风险的理论性研究和机理性研究及规律性、工艺性项日研究积极性不高。这样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其次,企业安全科技投入、科研院所安全投入较少。目前我国的公益性安全科技研究乏力,一些企业对安全科技投入认识差、投入少。据了解,2004年我国的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多点,但是,美国和日本均在2-8%以上,韩国这一比例是2-3%到2.5%。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六七年,我国的科技投入有了显著增加,从占GDP的0.6%、0.7%上升到现在的1.3%。但是,从最近30年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的科技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虽然科技投入增加了,但是增加的幅度还跟不上财政收入增加的幅度。
由于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力度不够,从事安全生产研究的科研经费少,成果少,导致不少安全生产科技人员外流。
科技为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对安全生产事业产生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石油化工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铁路运输通过加大安全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提高基本运行的本质安全能力,明显减少了各类事故。
“八五”期间,开展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在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价与爆炸预防技术研究”和“煤矿重大恶性事故防范”等国家科技攻关研究。
“九五”期间,开展了“城市重大危险源及监控预警系统”、“在役工业压力管道安全评估与重要压力容器寿命技术研究”和“改善煤矿安全状况综合配套和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攻关研究。
“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列入“十五”国家攻关项目之中。同时,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
“十一五”期间,有关安全科技的研究脚步也不曾停止。
目前,我国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重大工业事故预防预警与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科学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吊轨式整体移动单轨吊”降低劳动强度
近日,山东新矿集团华丰煤矿综放项目部完成的“吊轨式整体移动单轨吊 ”创新项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综采、综放工作面平巷电缆牵移用吊轨式整体移动单轨吊。包含有牵引稳车、牵引导向轮以及设置在巷道的顶板下面的小跑车、下侧设置电缆固定夹板的单轨道等。使用时,启动牵引稳车,通过牵引导向轮拽动单轨道在小跑车上移动,实现电缆牵移。具有电缆牵移方便,提高了牵移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且避免了电缆与管线的磨损,延长了电缆和管线的使用寿命。(王连鹏 乔仁国 王庆顺)
深孔爆破技术爆破能力是原药壶爆破的7倍
2008年,中铁四局二公司龟山石场针对采石作业、危险性大的情况,钻研爆破新技术,力求在爆破次数少、爆破用药少、爆破时间快上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在爆破现场作业区用潜孔钻打炮眼15个,孔深25米,孔径10厘米,装药1.3吨,然后用普通毫秒导爆管连接电雷管进行爆破并起爆成功,经统计,一次性爆破岩石7896立方米,是原药壶爆破的7倍。
深孔爆破技术的成功运用,使龟山石场的作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一天要爆破两次,现在一周只需爆破一次,就能满足生产需求,节约了炸药的用量,增加了爆破安全系数,还缩短了爆破时间,也减少了扰动。(石治荣 张玉明)
瓦斯调速装置可自行排放瓦斯
河北东庞矿依托资源优势,近期投入80万元购置了两套ZJTS-70/660和一套ZJT 110/660型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双电源风机自动调速装置。
这种调速装置可以通过对工作地点瓦斯浓度实时检测,自动调节通风机输入电源的频率,达到按需通风的目的。管理人员可通过大屏幕液晶显示屏随时监视风机、变频器、瓦斯浓度运行状态,报警用文字说明,画面直观清晰。当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时,该调速装置可自动根据巷道全负压第一汇合点处的瓦斯浓度安全值进行排放,避免人工排放时难以控制瓦斯浓度,超量排放。同时该装置还可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大小自动控制转速调节风量,既保证了瓦斯浓度不超限,又可避免风量过大而扬尘,影响工作环境,实现节能通风。(杨春香)
RFID技术保障矿工安全
随着煤炭行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我国大多数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基本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煤矿管理系统。随着RFID技术的引进,国内煤矿也开始使用RFID技术进行管理。
RFID在井下管理上的应用,主要是以煤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井下管理系统为对象。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煤矿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完整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的井下管理系统,对包括井下作业工人的作业计划安排、工人进出巷道的权限管理、巷道人员分布、作业工人资料、安全物资流动等进行管理,实现井下管理信息化和可视化,同时提高煤矿生产管理和作业安全水平。
它具有操作可行性、安全可靠性、设置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等特点。RFID矿井管理以井下安全管理为依据,按照人员安全管理、巷道安全管理和安全物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分类。
从可靠性考虑,每个人员最好安装2个RFID卡片,虽然成本会上升一些,但是对于事故的快速处理、减少事故损失还是有必要的。(刘贤锴)
科技兴安一路走来
在国家安监局成立之初,就已经提出了要“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安全科技成果,向科技要安全”的战略。2002年6月14日,时任国家安监局局长的王显政提出,要构建“五个支撑体系”,首次提出了构建安全装备与技术保障体系。之后国家安监局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但是对于科技兴安的重视一直不曾忽视。
2003年,国家安监局表彰奖励了第一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获奖成果,这项奖励对在安全生产领域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努力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2004年,安监局编制了《2004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
《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文件,均对安全生产投入问题,提出了专门的要求。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第13条更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主要运用于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设和现场安全防护两个方面。基础建设投入主要包括管理体系、人员培训、设备投入、奖罚机制等建设投入,现场防护投入主要包括防护预案、材料储备、防护设施、抢险费用等投入。
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对于科技的投入都不小。国家安监局升格为安监总局后,对于科技兴安的战略也一直执行。2008年12月11日,第四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与优秀推广项目评审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杨元元说,近年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在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开展先进安全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科技事业任重道远,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安”之路。评审会肯定了科技对安全的推动作用。
科技发展如何走下去
一方面,政府要引导企业去投入,使企业知道怎样可以产生更高的效益。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制定一系列的保护和推动措施。
有专家指出,从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来看,目前最为急需的:第一是预警技术的研究,包括危险区域、现场、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监控,一旦预警达不到要求,暴露出来的就是事故;第二是应急救援技术,发生大事故不是领导到现场指挥、布置就能迅速施救的,需要专门的技术,如果救援技术跟不上就会贻误战机,造成更大的损失;第三是安全科技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安全管理这门科学,需要安全科技理论去支持。
此外,发展安全科技首先要领导重视。领导要重视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推动和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条款保障安全科技投入,保护科研成果所有人的权益。
要加大投入,解决安全问题的设备和安全培训等问题,还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条款来保障科研成果所有人的权益。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科技兴安”予以法律支持。
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显然不是安监总局一个部门的工作。2008年12月19日上午,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李毅中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工业下滑,在严峻的形势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而形成的问题更为凸显,反映在安全生产领域即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差,事故频发,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不仅重特大事故多发,职业病的危害也很普遍。
李毅中强调,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抓工业行业管理不能不抓安全,民生工程安全第一。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特別是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高危行业重点隐患要心中有数,加强指导和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重视科技兴安,组织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强化民爆行业准入管理,推动企业重组整合,提升整体技术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2008年12月,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专题会议上也指出,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围绕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明确了应当攻克的关键技术,确定了七个方面的研究重点,目前整体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应用是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科技部是龙头,公安部是保障,交通运输部是主体,共同开展好重点项目研究和示范应用。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很多企业,由于利润率的降低,对于安全科技的投入也很有可能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技对于安全的保护作用。所以,我们呼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安全的保护伞,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才有可能保障安全,保证员工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保障企业的利益。
(李彩琴)
国外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在控制灾害中发挥作用
从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安全生产事故低发的成功经验看,专业化的技术支撑机构在控制重大灾害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均设有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以美国为例分析:
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AH)下设有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和认证中心等科技支撑机构。其中:
匹兹堡安全与健康技术中心下设粉尘、矿山电气系统、矿山事故处理、矿山废料和土工工程、自然和有毒物质、顶板控制、通风等7个部(所),负责在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实施监察时向其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对事故的抢救工作提供技术和装备的支持;负责为矿山企业提供安全方面的工程技术性帮助。
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负责矿山安全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为采矿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同时为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提出标准方面的建议。
认证中心主要负责对采矿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安全认证,确保井下设备质量。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拨款给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约2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支持煤矿安全和健康科研项目。
(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