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气象专家提醒抗旱需科学灌溉勿盲目


  2008年11月份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不足,旱情持续发展。据国家防总统计,截至2月1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45亿亩,比多年同期均值多4000万亩,其中北方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达1.37亿亩。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高工李森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积极采取科学的抗旱措施,减轻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森分析说,1月28日对全国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表明,河南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干土层厚度为3—10厘米,土壤表墒持续降低,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土壤表墒明显比去年同期偏差;2月1日全国农业干旱综合监测结果表明,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等地部分冬麦区为轻度干旱,其中河南部分地区为中度干旱。

  这场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无疑给冬麦区抗旱保苗、粮食生产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李森告诉记者,长时间少雨干旱使未进行冬灌的麦田失墒严重,使小麦分蘖节长期处于干土层中,导致河南西北部和安徽北部部分地区出现麦苗叶片黄枯、甚至死亡的情况;干旱还使麦苗抗寒能力下降,如果遇到较强降温可能使麦苗受冻死亡;“立春”以后,天气逐渐回暖,冬小麦将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期,如果仍无有效降水,将使大部分冬小麦不能正常返青;此外,干旱还使白地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将对春耕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为积极应对干旱,灌溉自然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李森提醒,各地切不可盲目地进行灌溉,要因地制宜,合理适时灌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他说,近期天气转暖,黄淮南部冬麦区应利用晴暖午后,用小水细灌,促进麦苗分蘖,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地表结冰使小麦受冻;苗情偏差的地块在进行灌溉的同时,要及时追肥,增加营养,增强抗冻能力,促进苗情转化。进入初春,北方冬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期,各地要积极开发水源,适时灌溉,对分蘖少、个体弱的麦田,要在浇好返青水的同时追施返青肥;无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先镇压后划锄,以提墒抗旱,促根增蘖。

  李森还指出,初春时节,天气冷暖起伏不定,为防御初春冻害的发生,黄淮、华北和西北各地在土壤解冻时,应抓紧耙麦,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此外,干旱使春播地土壤墒情严重不足,要提前做好抗旱保春播的各项准备。

  对于受干旱影响地区未来几天降水情况,中国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表示,未来10天这些地区的降水还是偏少,预计2月8日前后,在陕西东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可能会有明显降水,对于缓解当地旱情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会使旱情有明显的改观。                   (唐婷)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