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盐,人们对它太熟悉了,在一般人习惯印象中,盐无非分食用盐和工业用盐等简单几种,但近期本报记者在采访山西省盐业公司并参观该公司设立的盐业连锁专营店时,涉及加碘调味用盐、畜牧养殖用盐、工业生产用盐和日化保健用盐四大系列近60多个品种的盐产品让人大开眼界,公司经营盐业的理念思路更让人耳目一新。
树立用盐新理念
2007年和2008年,山西省盐业公司先后派三批盐业系统管理人员到日本参观学习盐业市场的开发运作经验。省盐业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建春就是学习队伍中的一员。在日本的学习经历给黄建春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超乎想象”就是他到日本后对当地盐类品种丰富程度的评价。
黄建春告诉记者:“我们老百姓平时所用的食用盐品种单一,功能也主要用来调味,大家并没有把用盐的作用归结到保健、营养、促进智力发育这样的高度。在日本期间,我们看到他们的食用盐包括锌盐、钙盐、铁盐、核黄素盐、低钠盐和硒盐等多种盐,能够满足人体的多层次需要。”“再说工业用盐方面,国内工业用盐主要使用在锅炉软化、食品调味等比较窄的领域。日本工业用盐涵盖的范围就比较广了,比如仅医学上用盐就包括生理透析用盐、生理药水用盐等多个方面。当时把国内与国外盐业市场一对比,我们国内盐业市场的开发就显得很不够。”
在日本期间,赴日学习人员还专门到盐业市场实地学习。“超市是我们考察的一个重点,主要看对方如何在超市摆放盐业商品,超市销售宣传从哪个层面入手,这个层面宣传的销售亮点是什么,怎样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日本的这次学习之行,让自称不懂业务的黄建春对原来很熟悉的行业也有了别有洞天的新感觉,也彻底理解了公司强调树立用盐新理念的重要性。
“坐商”变“行商”
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已经在经营理念上实现了“坐商”向“行商”的转变,那就是摈弃过去的官商作风,由被动坐在柜台里等待市场,向行动起来主动贴近市场转变,从而变单一经营为多元经营,提高了经营能力,提高了赢利能力。该负责人表示,“过去的低价进货、高价销售的赢利模式表面看起来很稳定,但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盐业行业需要稳定的收益,我们就必须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实现企业由政策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山西省盐业公司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盐业特点的发展之路。
2008年9月,山西省盐业公司与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的晋久品种盐3万吨一期工程在山西省运城市建成投产。晋久品种盐有限责任公司填补了山西省无食盐生产的历史空白,调整和优化了全省盐产品供应结构,丰富了食盐供应品种,满足了社会需求。盐业行业有关专家评价,公司的成立,对优化重组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地处“黄河三角洲”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措并举展宏图
山西省盐业公司不断健全完善公司体制,经营战略上从市场经营转变为经营市场,通过培育市场,提升了市场控制力,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强了自主发展后劲。在物流网络健全方面,公司继续加大力度,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在太原、晋中、朔州、侯马等地市设置了批发网点,各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借鉴先进省市盐行业的成功做法,积极培育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提升自营业务运作能力,并充分利用网络体系资源优势,结合实际逐步尝试建立以盐为主,发展多营,网络连锁,配送服务的“晋盐连锁”模式。结合山西省农村人口多,山区地域广的特点,公司还建立了“产区分装、直达县级、就站分发、减少迂回”的配送方式,健全了具有山西盐业特色的食盐配送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省盐业公司从一个自有资金75万元、固定资产61万元、商品销售总额943万元、利润26万元的小型流通企业,发展成为目前自有资金2.4亿元、固定资产2.22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利润3300多万元的大型流通企业。山西盐业人先进的经营理念、开拓市场的无穷魄力以及敢于改革发展的巨大勇气,正是他们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