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等”不来


  讲述人: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供销合作社主任 郑明富  

  整  理: 本报记者 王 琥

 

  1981年,我从部队转业回来就直接到枫亭供销社工作了。在供销社工作的28年里,我最初做过供销社饮食店的厨师,后来到业务组卖过家用电器和农资,再后来当副主任、书记,1996年我就正式担任枫亭供销社主任了。

  “一栋楼改变供销社形象”

  现在我们枫亭供销社有自己的酒店、超市、商场、农业示范基地,规模都不小。其中咱们这个酒店在枫亭镇最好的地段上,处于镇上的经济文化中心,隔壁就是汽车站。当时搞酒店也不是刻意去做的,1998年时有几个朋友经营这个酒店,搞得不是很好,一次聊天时他们半开玩笑地说要卖掉。我一听,也开玩笑地说,好啊,你要卖时告我一下,我们供销社买!朋友听后不相信,他说,你供销社有这个财力吗?我说,只要你敢卖,我就敢买!

  过了10来天,朋友真的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下定决心卖了。我就马上在供销社开会,班子成员意见很统一,都觉得不错。但同时,有人提出来买酒店的资金怎么办呢?我当时说,资金你不要担心,关键是我们要有这个信心,事在人为啊!买酒店要先付定金,我们就先借点钱垫上,剩下的钱通过向银行贷款以及拍卖效益低下的资产来筹集。

  我们这个做法当时得到了仙游县供销社的大力支持,县社领导专门到枫亭镇开现场办公会议,由县社统一协商,特事特办,两天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我们先垫付了50万元的定金,县社又借给我们100万元,整个下来买这个楼花了我们420万元,加上后来的装修就接近500万元了。

  买这栋楼彻底改变了枫亭供销社的对外形象!为什么这样说呢?买楼之前,供销社有一段时间比较低迷,社内外不少人都觉得供销社没什么奔头了。供销社一下子花了几百万元买了一栋楼,我们无形当中搞了个爆炸性的新闻。人们开始对供销社刮目相看了,都说供销社真不得了!

  买了这栋楼,我们就开始装修,一层搞商场,二到四层搞餐饮娱乐,五层搞住宿,声势搞得蛮大的!改变对外形象的同时,提升了我们供销社的服务功能,增强了我们供销社的内部凝聚力。效益也马上上来了,经营这个楼第一年我们的利润就达到五六十万元了。

  “船大好冲浪”

  上世纪90年代,有一段时间我们供销社工作一直在徘徊,效益提不上去。我们看到群众的消费习惯在改变,大家开始接受那种“一站式”的消费;而我们当时都是那种一间一间隔开的小店面,买东西时这个店买点,然后再那个店买点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家的需要。根据实际消费习惯,1996年开始,我们就把供销社以前承包出去的门面店逐步收回来,能改造的就改造,效益低下的就进行资产重组、拍卖,然后利用这些资金搞商场等大的项目。商场里副食、家电、生活用品等商品一应俱全,群众买起来很方便了。过去我们把店面分隔开来承包出去是“船小好调头”,现在收回来搞集中经营,这是“船大好冲浪”啊!

  2000年,我们还搞了个占地400亩的仙游县枫江水果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是在附近一个镇上搞的,种的是品质优良的“文旦”蜜柚,一年的利润也有几十万元。因为只有这个镇的气候土壤条件最适合种“文旦”蜜柚,所以就把基地放在那里了。搞水果示范基地是为了适应多元化经营的需要,通过我们这个基地首先带动了周围几个自然村2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我们还成立了一个蜜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解决了大家原来由于个人规模小卖蜜柚难的问题。 

  “房子面积比部长的还大”

  当时我们买了那个酒店后,酒店后面还有一片空地,就搞了供销社的办公楼和职工住宅楼。2000年盖好的第一批职工住宅每户平均面积168平方米,当时的总社领导来福建仙游调研时还看过我们的住宅楼。总社领导看后很高兴,说看到基层供销社发展的希望了,还和我开玩笑地说,你们的房子面积比北京部长们的还大啊!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干什么一定要专心,你不专心,什么都干不好的!我们供销社发展这么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最近的十几年,我们要摆好自己的位置,不能等、不能靠,俗话说“骨头长肉要自己长”,只要真正知道自己处在哪个位置了,才能知道怎么去干我们的事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