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保证备耕的正常进行,吉林省集安市社采取了“五抓五早”方式。一是抓思想备耕,工作措施早到位。元旦过后,市社即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站在促进全省早日实现增产百亿斤粮食的高起点上,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思路和措施,早动手赢得备耕先机。二是抓机遇备耕,化肥淡储早敲定。利用元旦前期化肥出口份额萎缩,生产厂家库存压力增大,价格走低的有利时机,积极联系生产厂家购进各种优质化肥1,600余吨,使化肥氮储量占全年总销售份额的20%。三是抓订单备耕,生产销售早衔接。本着大范围提高粮食作物品种,大面积推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思路,积极与香菇、人参等行业协会和种植大户进行洽谈,争取其生产用料的需求份额,完成签订参膜和地膜销售合同3份,进一步提高中低产农田经济效益。四是抓科技备耕,先进技术早推广。结合“三下乡”活动,利用赶大集和日常销售相结合,认真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农民传授生产技术和致富信息,发放科技资料2100份,使农民掌握高效作物的耕种技术,实行科学种田。五是抓服务备耕,农用机具早就位。随着今年国家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补贴政策的落实,粮食价格趋稳,农民购买热情进一步高涨,数量也急剧增加,农机具保养和维修成为让老百姓头疼的一件大事。基层人员主动为农户介绍农机保养方法,联系维修网点。据统计,已帮助困难农户抢修中小农机具200余(台)件,备耕工作有序进行。
(王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