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桑园长成摇钱树 蚕茧织就绵绣被
——记山东省莘县张鲁桑蚕协会
本报通讯员 商朝恩

  山东省莘县张鲁桑蚕协会是由张鲁供销合作社于2004年6月组建的。经过4年多的发展,会员由组建时的120人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人,带动农户820多户,建立标准化桑园示范基地620亩,桑园面积由成立时的不足1千亩增加到目前的3000多亩。2008年协会购销鲜茧39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880多万元,为蚕农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协会会员年均桑蚕收入7500元。

  构筑桑蚕服务网络

  长镜头:走进莘县张鲁桑蚕协会,除协会的组织机构、章程、规章制度张贴上墙外,映入眼帘的还有桑蚕示范基地位置图、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图、技术辅导员分包农户表和会员培训安排表等。

  实践:为搞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协会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解决了地块分散、管理难的问题。二是多方面筹集资金,几年来投资基地建设资金35万元。三是建立了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全县桑蚕技术总体指导、培训和新桑苗、新蚕种、新蚕具、新型肥料以及其他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四是在乡镇或植桑养蚕大村设立技术辅导员,及时帮助蚕农解决生产和养殖中遇到困难和实际问题。五是在农户中建立科技示范户(兼小蚕共育户),以示范户带动本村乃至乡镇的桑蚕生产。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长镜头:立体斜面式养蚕技术和先进优质的蚕具为蚕农增收节支筑起了一道牢固的技术屏障。

  实践:协会成立以前,农民自育蚕苗,由于品种良莠不齐,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蚕农收入。为此,协会筹资12万多元,建起了高标准的16处小蚕共育室和10座共计220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无偿为蚕农提供质量好、发育齐的幼蚕,有效地解决了蚕农自育蚕苗成活率低、孵化不齐的问题,提高了蚕茧产量。同时,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推广了六项先进技术。

  探索新型经营模式

  长镜头:“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桑蚕业的发展。

  实践:协会通过外出考察,与山东丝绸公司、江苏、浙江等丝织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和购销、指导协议,由合作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常年予以指导,给予技术推广、购销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并通过协会,与蚕农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解决了长期困扰蚕农的产品销售难和价格波动的问题,使蚕农集中精力搞好桑蚕生产,同时解决了上游企业生产货源不稳的问题,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拉长桑蚕产业链条

  长镜头:在宽敞明亮的加工车间,几十名心灵手巧的姑娘飞针走线,一丝不苟地精心制作各种花色的蚕丝被。

  实践:如何应对市场价格风险,保住这一稚嫩的新兴产业,协会会长黄德元自费多次到江苏、浙江等桑蚕基地、加工企业和丝织品市场进行学习考察,发现市场上蚕丝被的销路一直很好,且价格比较坚挺。于是,他们用股份制的形式,投资80万元,组建一处年产蚕丝被18000件,实现增加值1260万元的蚕丝被厂。这就意味着全县蚕茧的70%以上可以就地消化,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市场价格风险,而且可增加蚕农收入500多万元。同时,还可使会员享受到加工环节的利润和入股分红。今年9月份以来,已加工销售各种规格茧丝被2000多件。

  目前,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协会在充分征求会员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在实现专业协会向专业合作社的体制转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