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自亮
身份: 北京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监事
>>新闻回放
2008年10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决定》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三个不得”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能在流转中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侵犯农村集体利益。
12月5日,北京第一家土地专业合作社——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从工商局领取了营业执照,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120多户农户成为股东。
本报12月9日2457期2版的《新时代的“土地银行”》,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
2008年12月5日,北京平谷区洙水村村委会门口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北京第一家土地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村支书兼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监事刘自亮激动地说:“ 土地流转政策,我们盼望已久,政府还是为我们农民着想啊!”注册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对刘自亮和洙水村的所有村民来说,是他们2008年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从1997年到洙水村做植保主任到现在,我在村里做了十多年的基层干部,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今年成立了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刘自亮感叹。
“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的想法其实我早就有了,只是当时苦于没有政策啊!”刘自亮带着记者来到洙水村村西口的地里,捧起一把土说:“你看,我们这里的土质不好,都是河套地,下面都是些石头、石子,村民们想种也种不了,加上不少老人、小孩都不种地了,闲置的土地一片一片,我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年初我看新闻,知道有些地方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我就想如果能把村里的这些闲置土地集中起来搞设施农业,种大棚就好了!”说干就干,于是刘自亮召集了村里的干部开会讨论集中土地的问题,“光有想法是没有用的,一大堆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刘自亮摇着头说:“土地怎么征用呢?村民能愿意自己建大棚吗?建大棚的资金怎么解决?最重要的是土地流转合不合法,有没有政策……”
一次次地开会研究问题,一次次上区农委、工商局、区政府打听、了解情况,刘自亮说自己跑得腿都快断了,但总是得不到好消息。“领导们其实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他们也很想帮助农民群众解决闲置土地问题,但在土地流转问题上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谁都拍不了板啊!”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可以在自愿的条件下,允许土地流转。
“这条政策来得及时来得好,我们盼望它已经很久了!”刘自亮至今谈起十七届三中全会中的这条土地流转政策仍掩饰不了内心的激动,“真是我们想什么有什么,那些日子都有些要放弃的感觉,但还好,我们坚持了下来,才会迎来这么好的政策!”
“不知道为什么,土地流转政策一出来,我们想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的想法就好像是顺水推舟一样,做起工作来异常顺利,”刘自亮笑着说,“虽然还得一次次上各个部门申请、登记,但我的腿似乎加满了油,一点儿也不感觉到累;虽然还要挨家挨户地商量土地入社的问题,但村民们支持的态度令工作顺利了不少,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合作社成立的过程这么顺利。”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了,刘自亮说:“2008年对于农民来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出台,对于我来说,莫过于能够利用好这个政策为村民们争取到更多的生活保障,带领他们通向致富之路。”
临近岁末,北京已进入了深冬季节,土地合作社新盖起的63个红顶白墙大棚,在洙水村村口显得格外醒目,工程还未完工,但大棚已经全部被承包了出去。“明年再接再厉,把大棚搞好,和一些别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搞好大棚生产。”刘自亮信心十足地说,“等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再来,肯定是另一番景象,到时候可能大棚会更多,入社社员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