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兴珍
身份:河南省南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新闻回放
2008年5月26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新网工程”交流会在京举行。
大会通过了《关于调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的议案》和《选举办法(草案)》及总监票人、监票人建议名单。经过理事投票选举,李成玉同志以全票当选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届理事会主任。
会议指出,两年来全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新网工程”作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网工程”带动下,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领域越来越宽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骨干业务网络实现较快发展;县域网络建设全面展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现代流通方式成 为主流;综合服务功能正在形成;供销社活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07年底,全系统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4113家,比2005年增加1624家,增长65.2%,发展连锁、配送网点47.76万个,比2005年增加30.87万个,增长1.8倍,连锁企业销售额2812亿元,比2005年增长76.8%。
“这一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5月,我参加了总社的四届五次理事会暨‘新网工程’经验交流会,还在会上做了发言,觉得非常荣幸,也备受鼓舞激励!四届五次理事会选举总社党组书记李成玉为总社理事会主任,他在会上讲话高屋建瓴,深刻精辟,既指明了供销合作社前进的方向,又明确了今后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个纲领性讲话。”2008年对于河南省南阳市供销合作社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河南省南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兴珍感慨良深……
“新网工程”经验交流会上,张兴珍不仅向大家介绍了南阳的“新网工程”经验,更多的是进行学习与交流,听取了兄弟单位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方法,用他的话说,“通过学习,使我们思路更加开阔,创新意识更加坚定,对搞好南阳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和‘新网工程’建设都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正是这样的肯定与鞭策,更加坚定了张兴珍要做好南阳供销合作社各项工作和二次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农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作为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兴珍永远把“为农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农民买东西难,我们就把超市开到他们家门口;农民卖东西难,我们就把收购的队伍发展到各乡、各村;农民缺乏技术、资金,致富困难,我们就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农民搞生产实力不够我们就努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为农民解决发展困境。”
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就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事,每天的工作忙碌且烦琐,然而对于张兴珍来说,这恰恰是他快乐的源泉。“为农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项工程都要下到最基层,纸上谈兵是出不了成绩的。”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得当的工作方式,张兴珍带领着南阳供销合作社在2008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盘点这一年的成绩,张兴珍激动地回忆起7月在南阳召开的全国“新合作”现场会,当时全国各地供销合作社主任和连锁企业老总都来学习南阳“新合作”经验,记者也是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新网工程”建设在农村如同一张大网铺了开来,从南阳城一直到各县各镇各村。“新合作”连锁超市的身影不断地出现,随行参观的同志频频夸奖南阳“新合作”做得好!
办连锁超市不等同于办超市,建“新网工程”更不等同于简单的办连锁超市,南阳新合作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张兴珍毫不保留地介绍起了经验:“要建好‘新网’,供销合作社人的观念不能守旧,观念也要新,必须依靠市场化运作来办事,要充分整合资源、开放办社、联合发展;要真正实现‘小商品大市场’、‘小超市大连锁’就必须贯通城乡、上下联动;要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商品配送电子化进程,与时俱进才能令我们建设的网络牢不可破,永盛不衰;最后要形成网络,一定要靠我们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力量,联合的力量才是发展的动力。”
在总结2008年工作的时候,张兴珍主任说:“一切的成绩必须拿数据来说话。”他的2008年似乎已经融入到了这些数字中:全年系统完成销售总额130亿元,实现利润4500万元;建成2个大型市级配送中心,40个县级区域配送中心;县乡超市240个,村级农家店4000余个、村级农资店3800余个;发展专业合作社388家,示范专业合作社150家,行业协会70家;完成112家社有企业改制,改造基层社189个,占总数96.4%。
2008年让张兴珍备感欣慰,他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三农’工作予以了极高的重视,总社对于‘新网工程’建设更是予以了极大的支持,使得我们的工作有了那么好的外部环境,供销合作社人必须秉承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把自己的事业干下去、干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