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再回首,我们听见“中国,加油!”

□ 本刊编辑部

  2008年,中国注定成为世界眺望的方向。在这悲喜交加的一年里,中国人经历了太多艰难考验,也感受了历史性的自豪鼓舞,沉淀了太多的怀念,也收获了无限的感动。

  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冰雪重重地压在了南中国。许多回家过年的中国人,在回家的路上与千万抗冰雪大军一起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春天终究来临,冰雪终将过去。冰雪化尽,我们看到了一个郁郁葱葱满眼生机的南方。

  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在哪里?专家考证在汶川映秀镇,而一位老人对着电视镜头说,震中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一场罕见地震震动了世界,也点燃了亿万华人火热的爱国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种力量汇聚灾区。天安门广场上,数万人在默哀之后手持菊花高喊“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场面震撼人心。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含泪打赢了这场硬仗。

  8月8日,奥运来了。一场盛大的开幕式让全世界大开眼界,随后的精彩比赛与“好成绩”更在奥运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鸟巢”内外,“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响亮呐喊如潮涌动。一场在特别背景下举行的奥运会,再次提升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我们的读者,应该说是我们的朋友,主要是中国农资人,我们同是一个农资人群体,但是我们首先是一群有血有肉敢于担当的中国人,在2008年的“大事件”中从来不乏农资人的身影。

  盘点2008,农资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农资人因为难得的“牛市”喜上眉梢。然而,没有几个人笑到最后。由国际硫磺价格急剧回落为导火索的化肥市场寒潮突然袭来,磷铵市场在降价中全面受困,复合肥出现大面积滞销,尿素价格回落,钾肥价格回落……在“化肥市场过山车”的过程中,政府一直在关注并及时干预,化肥出口关税在化肥价格创造历史新高的同时也达到历史最高点,尿素和磷铵出口大门几乎关闭,时隔不久,市场跌声一片,出口关税随即大幅回调,但是寒冷的国际市场已经没有给中国化肥企业留下多少机会。

  这就是2008年的中国化肥市场,穿越火,踩着冰,走到了年关。资源依赖国外,扩张期待出口,危机意识淡漠,对于化肥行业而言,2008年我们可以总结的经验太少,而需要反思的问题太多。

  200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是全面改变中国世界形象的三十年,这是让亿万中国人物质与精神开始富有的三十年。2008年,中国农资行业迎来了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十周年,十年行业变革打造出一片农资新天地。2008年,《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迎来创刊十周年,我们在与行业同行的道路上记录下十年行业的悲壮与辉煌。

  2008年,我们在关注行业冰火变换的同时,用浓墨回顾行业十年改革历程,打开尘封的报纸,翻阅泛黄的照片,重访当年人,追问过去事,我们推出“纪念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十年系列报道”,策划“十年改革人物专访”,举办“十年改革行业论坛”。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全方位梳理行业发展历程,总结行业成长经验,寻找行业崛起新路。十年行业改革路,从化肥工业的全面崛起到农资流通的迅速成长,再到农资产业对于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行业改革带来的活力与动力显而易见。改革给了中国农资人发展的“通行证”,同时,一些科学有效的配套政策也将改革思路进一步落实。行动永远大于理论,这十年改革,是农资行业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十年,更是农资企业从实践向目标挺进的十年。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年的强烈呼应,使十七届三中全会受到举世关注。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为新一轮中国农村改革指明方向。《决定》中提出的土地流转、农资直补、农业科技等诸多政策的加强和完善为农资行业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中国农资人鼓起新的希望。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2008年全球经济温度的变化,从美国华尔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在中国登陆。局部地区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国家计划投资四万亿,四成投向农村……在冰冷的现实与积极的政策交织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国家永不言败的信心,一个民族勇于面对的精神。

  有一位农资人对我们说:“农资行业的困境是暂时的,中国是农业大国,这是农资振兴的基础和希望,我们为国家加油,也要为行业加油。”点滴心语,深深赤诚,这也是所有农资人的心声。

  回首2008,我们看到了太多含泪的笑脸,我们听到太多祝福与呐喊。这就是中国的2008,一个坚强的民族用行动与精神绘成的壮锦,一个自信的国家用勇气与智慧撰写的史诗。再回首,我们又仿佛听到了那响彻中国上空的呐喊“加油,中国;中国,加油!”

  2008年,我们收获了无限的信心与感动,让这些信心与感动为我们注入力量,激励我们在新的一年与我们的国家一起勇敢前行。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