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这10年不寻常”
——记天津蓟县邦民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贵
本报记者 曲丽赢 文/图

  合作社养殖的鸡都分散在社员家里。

  杨贵,现任天津蓟县邦均镇供销合作社的副主任、天津蓟县邦民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1998年开始尝试办合作社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间,杨贵见证了养鸡合作社从起步到发展到今天壮大的局面。

  他的合作社给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提供了一条有保障又可行的路,他充分利用了我国农民家庭养殖节约成本的特点,把分散养殖与合作社统一管理模式成功地结合起来。他的合作社没有养殖场地,但是,饲料供应、药物、防疫实验室等却一应俱全。

  12月17日,记者见到杨贵时,他刚从养鸡户家里做技术指导回来。“越到过年越忙,尤其是疾病防疫这块。什么时候社员有事,什么时候就得去。去年,腊月二十九,一社员家里闹鸡病,我赶紧帮忙去了。别说二十九,就是大年三十也得去啊!合作社就是为大伙提供服务的!”杨贵说这番话时,脸上带着骄傲的表情,作为基层供销合作社人,奉献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

  合作社的初创者

  天津蓟县的养殖业有一定的历史,不少农户养猪、养鸡已经形成了小小的规模。上世纪80年代,天津市的肉蛋供应很紧张。当时养猪50头、养鸡50只就算是专业户,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曾专门到蓟县调研,鼓励养殖业发展,主要是为了利用养殖带动农民致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户养鸡从100只到500只再到1000只,越养越多,到了1998年,蓟县的养殖业已经颇具规模,有的家养鸡数量达到了万只。但是一家一户的养鸡经常出现与大市场对接不合适的情况。“养殖户今天骑车走了,后面载着一筐鸡蛋。”杨贵这样描述当时的鸡蛋销售的情况。

  “后来,有的养鸡户就提出了,要是咱们成立一个组织来,共同面对市场。” 杨贵回忆道。于是,根据大家的要求,蓟县供销社开始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杨贵家也养鸡,他是蓟县邦均镇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具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尤其是防病技术很过硬,在当地的影响不小,谁家养鸡出现病疫问题都来找他。因此,他来做合作社理事长,最合适不过。

  “邦民合作社前身是个供销社系统的涉农服务单位,最初想组织起来时,养鸡户才30几户,2万多只鸡,农民家里有养500只的、700只的、1000只的 ,经过发动群众,到成立合作社时,有 342户社员。”

  杨贵说,考虑到成本问题,要充分利用农民家里已有的厂房等养殖条件,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供需,分散就地生产经营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统一提供鸡雏、饲料、鸡药,负责鸡病防治。市场价格高时,按照市场走,低迷的时候,合作社统一收购。

  “一家一户的养殖,农民遇到有很多难题,他们不懂技术,我们合作社负责直接把技术送到家。社员想养鸡,接入鸡雏需提前一个月预定。如何育雏、如何饲养,这些都要合作社来教。刚接来的鸡雏要在摄氏36度-37度,以后逐渐降温。还有防病的一系列技术,都要手把手的教,直到把老百姓教会。一只鸡从接入到养殖成本需要30元钱,后期产蛋才收回成本,比成本高的才是赢利,一般一只鸡从接入到淘汰要500天,100只鸡产蛋要达到90-97只,低于8成蛋就要淘汰了。”杨贵说起养鸡滔滔不绝。

  “合作社的好处还在于鸡饲料供给。老百姓在市场上买饲料经常买到假的,或者不适应这一品种的鸡。我们专门找有信誉的厂家,调来合格的饲料,因为这涉及食品安全,如果发现药物添加超标,查出三聚氰胺就麻烦了!”

  “育禽神医” 

  在合作社里有人送杨贵的牌匾一个,上面写道:“育禽神医,手到病除;顾客至上,无私奉献。”

  养鸡最怕的是病疫,但是杨贵的合作社,禽流感的时候都没受到影响,因为他们的防疫做得很好。杨贵防治鸡病的高超技术,在当地养鸡户里广为流传,在冀东地区也享有较高的声誉。蓟县周边的农户经常去请教他防疫问题,甚至河北的养鸡农户有不懂的疾病防治问题也去找他。杨贵不仅自己懂得防治知识,还把技术传授给合作社社员。合作社里有25人的防疫服务队伍,这些人都是杨贵亲手培养起来的合作社社员,既防又治。哪家鸡出现问题,他们就上门去服务。服务队伍不仅防治疾病,还会给鸡做“切嘴”手术。为什么要做这个手术?杨贵解释道:“鸡嘴的鹰钩容易把饲料叨出槽外,造成浪费,而且两只鸡之间还会鹐架、甚至鹐蛋,导致鸡受伤,鸡蛋浪费。所以要把鸡的上嘴的鹰钩切短,这样就能避免这些问题。” 

  邦民养鸡合作社还有自己的实验室,配有专门的病害化验员,来化验病鸡。在合作社的实验室里有个培养箱,是用来做药品试验的。杨贵说:“养鸡户的鸡病了,拿样品进行试验,哪种药物见效最快,就用哪种药物,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合作社就这样在防疫上把功夫做到了“家”,在社员的心里,只要有杨贵这个“神医”在,养鸡就不怕病害了。

  一门心思扑在合作社

  这些年,杨贵的心思都在合作社的发展上,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他兢兢业业地奉献分不开。

  在简陋的合作社的墙上,挂着几个笔记本:一个是鸡病来诊登记表。这是社员鸡病的档案,上边密密麻麻地登记着哪村哪户、来诊日期、存栏数、鸡的日龄、临床印象、用药记录等等。另外一个本子是饲料厂家的档案,凡是合作过的有信誉的饲料厂家,他们提供哪种的饲料、饲料的品质特点及厂家的联系方式,都一一在册,便于他和厂家随时联系。

  杨贵有一个“宝贝”,是他10年办合作社获得的荣誉。在合作社墙上有他参加供销合作总社“四代会”的一组照片,那年,他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接见。杨贵还获得过供销社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当时佩戴的大红花至今仍挂在墙上。这些荣誉都在时刻激励着他要继续办好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10年来,杨贵没有休息日。10年间,合作社从最初的30户发展到现在的512户,养鸡从2万多只,发展到现在的87万只,原来一家养50只鸡,现在养五万只鸡的合作社社员有两家,合作社辐射到周边26个乡镇。2001年2003年邦民养鸡专业合作社两次被全国总社评为“全国百家示范专业合作社”。2006年杨贵为合作社的散养鸡蛋注册了邦民牌商标,他想打响合作社的品牌。

  “现在社员家里拥有万只以上鸡的有100户,这不,上午天津市商委来检查鲜蛋储备任务呢。合作社有10个小型的鲜蛋储备基地,我们要储备三天以内的鲜蛋,作为天津市市场出现短缺时候的应急调拨。”

  谈到销路,杨贵露出满意的笑容:“鸡蛋销往北京、天津,河北的唐山市,从1998年到现在,从没为市场发愁过,没有任何一户把鸡蛋剩到家里的。我们的鸡蛋很抢手,很多购买的客户经常对我们说,‘鸡蛋别给他,要给我留着呵!’”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