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吉宝飞)12月10日,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12月份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月报。与上月相比,该报告下调了全球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上调了全球期末库存。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明年国际大经济环境恶化,导致该报告调低了棉花消费量和贸易量。其中,消费量的调减主要是中国消费量的下调。
2008/2009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较上月预计减少30.5万吨,虽然巴基斯坦棉花产量预期有所上调,但因为印度、巴西、埃及和其他国家的均下降,全球棉花产量减少至2757.4万吨。消费量调减了58.8万吨,为2538.5万吨,中国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修正后的全球消费量较2007/2008年度减少了5.5%,为自1943/1944年度以来最大的同比降幅。此次全球消费量小调,是该报告连续第二个月的大幅下调。与下滑的全球消费量一致,本月贸易量预计较上月调减了7%,主要是由于中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进口的下降。印度、美国和乌兹别克占据了出口减少的绝大多数。全球期末库存下降2.4%,但仍低于期初水平56.6万吨。全球期末库存预期上调到1279.6万吨,较上月上调29.9万吨,增幅2.38%。
报告预计,中国2008/2009年度的产量预期为794.7万吨,与上月持平;进口量和消费量预期分别为196万吨和1077.8万吨,均较上月减少32.6万吨,减幅分别为14.26%和2.94%;期末库存为390.4万吨,与上月无变化。2008/2009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的预期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棉花进口量的减少。
报告预计,2008/2009年度美国棉花产量几乎没有变化,微幅上调1.9万吨,至296.4万吨;国内纺织用棉和出口量较上月预测数有所调低,因为期末库存数增加了,产量有小幅调高。美国国内用棉调低2.18万吨至93.6万吨,这也反映了近几个月来大幅下滑的局面。出口量减少16.3万吨至266.7万吨,因为全球消费量急剧减少对美棉的需求下降;由此,期末库存较上月增加近15%,达到154.6万吨;预计2008/2009年度美棉平均价格在41—51美分/磅,上下限较上期各减少了4美分/磅。
报告预计,2008/2009年度印度棉花产量和出口量均减少,棉花产量和棉花出口量为522.5万吨和108.9万吨,较上月预期减少21.8万吨和60.5万吨,减幅4.01%和15.25%。由于经济环境的恶化,印度国内消费量预期也较上月减少10.9万吨,至381万吨。由于印度棉花预期出口量和消费量减少,导致期末库存上升。期末库存为196.3万吨,较上月增加8.8万吨,增幅4.69%。
中国和印度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国内棉价,已维持农民收益。今年开春,中国政府同时还进行国有储备,使得全球有20%的棉花被中国政府持有。印度也宣布了一项计划,有其国有控股的棉花公司收购棉花。业界估计印度棉花公司可能将收购700万包(480磅/包)棉花。政府的收购行为,将有助于稳定2009年的棉花种植面积。
政府的收购行为,能否使国际棉价上升仍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