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宿松棉花购销不旺


  金秋十月,安徽宿松复兴洲区一望无际的棉地一片繁忙,棉农正抓紧晴朗天气采摘棉花。“大爷,您今年棉花收成好吧!”“棉花产量还好,就是卖不到好价钱,增产不增收。”老人家扳着手指算计着,“今年肥料、棉种涨价,扣除国家种棉补贴,目前,棉价不理想,比去年同期低,每斤籽棉在2.5元左右,效益今年恐怕不怎么好。”老大爷边摘边说,愁眉不展的样子。

  带着疑惑和不解笔者走进该县棉花购销市场。

  棉花价格受大环境左右

  在乌池、高岭等地,因棉花收购价格低迷,市场不看好。棉农们对新采摘的棉花都持观望态度,不急于出手。而收购加工企业,受市场和价格影响,也不敢放开手脚收购。

  据当地棉花收购部门人员分析,今年棉花市场低迷,一是今年纺织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阻、退税率上调不大、劳动力和能源运输成本上升、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产品销售不畅、资金紧张等大环境影响,处境艰难。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中小纺织行业中有1万多家企业倒闭,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振。二是棉花产量降低,质量下降,今年棉花在生长期由于受雨水、虫害、低温、台风等影响,不同程度受到灾害,棉花减产幅度较大,而宿松棉花相对还好,影响不大。三是棉农种植成本增加。资料显示,今年安徽省植棉成本大概是990元/亩,比上年增长14%,其中肥料投入大概是242元/亩,比上年增加81元。按《安徽日报》报道,1—7月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7%,其中化肥上涨34.3%,此外还有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植棉成本的增加。

  理性应对  平稳购销

  据专家预测,从产业发展需要和适时宏观调控看,行情是可变的,价格是趋稳的。但在国家未出新政策之前,企业只能以与市场接轨的价格收购。成本推动上行,产业消化无望。

  “生产成本推动收购价格上涨是情理之中的,否则农民在投入增加、收入减小的情况下,种棉积极性肯定下降,来年面积将减小,对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利。”安徽省供销社副主任钱斌在全省棉花形势分析会上说:“出口已然受阻,纺企减产限量,适时适量收购,强化质量管理,尽量减少‘三丝’,多方开源节流,减少经营成本,寻求销售方式,顺价方能久长,提高竞争能力,开拓两个市场,把握市场机遇,适度低价扩张,密切关注政策,随机应对市场。”

  据了解,在今年棉花市场低迷的“寒冬”,宿松供销社乌池、千岭、洲头轧花厂破产重组的安庆皖农、宇顺银瑞、四海广进棉业均按市场最高价格,依质分类保底收购,价格在2.10元/斤至2.30元/斤,从心理预期上缓解了棉农们的心里紧张压力,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还对棉农进行政策宣传,分析国际、国内棉花行业形势,使棉农们认识到棉花产业根本好转依赖于国际市场消费回暖,要提振信心、理性面对,棉农售棉积极性有所提高。同时,该社与当地棉农结成合作伙伴,兴办棉花专业合作社,今年高岭、复兴、汇口等10家棉花专业合作社在棉种、生产、收购、加工、销售方面帮助棉农凸现功能。截止目前,今年全县购籽棉1700万斤,折皮棉3145吨,销售1200吨,储备1945吨。(王会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