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年末服装内销市场将迎来“降价潮”


  笔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份,我国衣着类工业品出厂价格保持继续上涨态势。从表面来看,笔者认为,这主要由企业成本的上升推动所致。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新《劳动合同法》、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大幅上升,这种上涨态势恐怕要到2009年二三季度才可能减弱。

  笔者需要指出的是,进入2008年10月份以来,国内服装消费品市场销售行情整体却是呈现低迷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4,较同年上个月下降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表明国内居民在经济环境转差时消费意愿随之跌落,无心甚至无力,将收入花费在生活必耗品之外的其他方面。另外,今年“十一”黄金周时间的调整使销售高峰提前,部分地分散了节日购买效应,虽然各类零售企业积极开展一系列相应主题的营销活动,但收效甚微。

  来自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全国百家商场服装销售零售额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各类服装销量升少降多。其中,女装依然保持销售主力地位,销量达691.76万件,同比增长4.72%,增幅比去年下降了5.22个百分点;男西装、牛仔服与女装同为本月销量上涨仅存的品类,在其中男西装销量增幅最大,同比增长7.44%;其余品类均呈现下降趋势,防寒服和皮革服装等冬季类服装在应季却销量降幅较大,防寒服下降29.3%,皮革服装下降35.66%,分别比去年下降了58.77和72.83个百分点。

  与去年相比,今年10月份国内服装销售行情甚淡,尤其是在应季冬装(如防寒服装和皮革服装)销售方面,销量同比出现大幅下滑,由去年的高速正增长一举坍塌为今年的低额负增长,反差之大可见一斑。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受到冲击、失业率开始逐步放大、城乡居民收入出现缩水、物价仍在相对高位等等,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情况一道道摆在消费者面前,使其消费信心和意愿相当低落和保守,减少生活必耗品之外的开支,已成为目前国内不少家庭的首要任务。

  笔者相信,这种表面上涨实际一片跌势的主要原因仍是服装市场的供大于求现象,以及生产销售厂商的出口压力徒增心理。那么在接下来的年末,随着节日效应的逐步加大,受还贷等资金和财务问题的紧压,在降低库存和抛货方面,厂方在销售渠道方面肯定会加大动作,届时国内服装内销市场上会出现更多更明显的“降价潮”。(马新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