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钾肥供应商纷纷抛出限产保价措施,以维护几年来国际钾肥持续上涨的势头。与此同时,国际整体形势出现危机,各钾肥进口国的消费动力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下滑。按照惯例,时下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钾肥进口谈判启动阶段,但是,国内巨大的钾肥库存数量增加了谈判的不确定性,给钾肥谈判蒙上面纱。
日前,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司元功先生,主动与国内部分农资媒体进行沟通,对外公布了BPC对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在钾肥进口数量和价格等方面的信息。
记者:作为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您能谈谈目前的钾肥情况吗?
司元功:今天,我谈钾肥是想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一些真实情况。对于钾肥,我确实想给大家传递一种信息,第一是BPC明年对中国的到货时间会比较晚;第二是BPC对中国在数量上的期望值不高。BPC宣布明年减产30%-50%,就是为了稳定价格。
从其它钾肥进口国的情况看,巴西最迟3月份开始采购,价格1000美元/吨,东南亚也一样。目前BPC与孟加拉国成交的现货价格是1050美元/吨,也是一季度开始采购,欧洲最晚也将在3月份开始采购。我的意思是说,其他国家的采购一旦启动,BPC在中国的销售就没有了任何压力。在这种情况下,BPC不能排除明年对中国的钾肥供应价格不上涨。当其他市场涨到800-900美元/吨甚至1000美元/吨之后,我不知道市场后期会出现哪些影响价格的因素。
记者:BPC的减产计划是针对中国钾肥需求下降还是针对全球需求情况做出的调整?BPC对全球钾肥需求数量有预测数据吗?
司元功:减产是BPC针对全球做出的一种调整,而不仅仅是对中国市场。BPC公司宣布明年减产30-50%,对全球的出口量从1200万吨减少到800万吨,应该说,减产是一个谁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所有销售商针对所有市场都面临着需求下降后的销售压力,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和大宗产品下滑的综合作用,中国也不例外地处于消费需求下降之中。
目前一些国际供应商都对外宣布了第四季度的减产数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量可能还会有所调整。我相信很多钾肥生产商都是上市公司,不可能完全按照对外宣布的数量去执行,他们更多地考虑股东的利益,甚至不会公告这些信息。明年BPC公司将减产30-50%,其他公司也面临同样的减产比例。比如,最大钾肥供应商之一的加拿大钾肥公司(PCS)宣布减产200万吨,歇尔维尼特也宣布减产45万吨,德国钾肥公司(K+S)同样发布减产40万吨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调整以及全球情况的继续恶化,减产的数量还会增加,具体数量还很难预测。
记者:目前国际市场上有一种共识,认为“国际钾肥存在寡头垄断,或者说国际供货商之间形成了某种联盟”,您怎么看?
司元功:像欧佩克这样的组织,本身就有一个联盟,对一些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稳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我们和其他钾肥供应商之间没有任何协议,大家对每个市场的做法或策略的一致性是对市场的共同反应。可以这样说,钾肥的垄断是地域形成的,白俄罗斯、加拿大、俄罗斯占了世界钾肥产量的80%,这是一种天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
记者:目前中国的钾肥库存很大,包括国际上其他一些钾肥进口国的库存量也很大,比如巴西目前的库存是110万吨。您认为在这样的库存情况下,对于一个国家的钾肥进口数量不会受到影响吗?
司元功:我知道中国估算的库存数量在600万吨以上,这是从中国钾肥行业来说,而不是以中长远贸易规划本身作为出发点。从数量上说,很多人并不认同库存量700万吨左右的说法,其次,即使2009年中国停止进口钾肥,中国还是要参与国际化肥市场的竞争,那么中国在2010年、2011年还要不要进口呢?我觉得,这不是以一个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对钾肥供应商和进口商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记者:明年中国有300万吨以上的产能释放,此外,一直为国际钾肥提供上涨动力的印度在化肥补贴方向上也发生了变化,转向扶持自己的钾肥开发项目。您如何看待一些国家扶持和发展自己的钾肥项目投资?针对这些情况,BPC有危机感吗?
司元功:在BPC的出口计划中,已经针对这种情况做了相应的策略调整。比如,BPC在2007年向中国出口钾肥400万吨左右,2008年减少到200多万吨,明年肯定也会减少。不仅仅是BPC,包括所有出口到中国的钾肥生产厂家都已经认可了这样一个事实——青海从几年前的100万吨产能发展到现在的400万吨。但是,BPC的竞争限于国际供应商之间,包括我本人在内,从没有把中国的钾肥生产企业当作是竞争对手,也从来没有说过要与“青海”竞争。因为青海是中国自己的民族资源,任何国家都会认可自己的产量。
在几个国际钾肥生产商中,BPC较早地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充分了解国产钾盐的发展情况。其实,直到目前有的供应商甚至还不相信中国有400万吨的供应能力,一提中国的钾肥,就认为其特征就是水分大、杂质多、含量低。但是,我认为这种现象早已经改变,为此,BPC也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做了一些调整,这一点从出口数量的变化上也能体现出来。
中国钾肥产能加大是多年来的一种必然结果,这是所有的供应厂商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多年前,BPC与中国达成95美元/吨的FOB价格、在中国销售1000元/吨的时候,青海国产钾肥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目前国际市场钾肥价格涨到1000美元/吨,对国产钾肥是一种极大的刺激和促进,这也很正常。也就是说,当所有的供应商都在分享这种高价格的同时,也刺激了青海钾肥的发展。此外,即使没有国际市场大暴利的刺激,国产钾肥的发展也是必然。
对于印度的钾矿开采,我本人没有危机感,我想BPC也应该没有。像泰国、老挝的开发项目进行了将近10年,也一直没有生产出钾肥。刚才我也提到新建钾肥项目需要800美元/吨、900美元/吨的成本,我相信印度要开采的话,成本也不会低于800美元/吨,当然,BPC也会关注这些情况,比如老挝项目我们有人专门搜集情况,考察参与方、开采方式和将来的市场流向,同时我们也会做好中长期规划。
记者:目前国际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氮肥、磷肥价格处于下行空间,只有钾肥试图上涨。BPC的钾肥生产成本有增长吗?生产情况如何?
司元功:首先,钾肥与尿素、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相比,成本投入要高得多,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尿素卖1800元/吨、钾肥卖4000元/吨的原因,如果只从价格上做比较是不公平的。第二,从贸易角度讲,谁也不会根据自己的成本定价。比如,有人在石油120美元/桶的时候赢利,在44美元/桶的时候同样也会有人挣钱。我认为,任何产品都不能根据自己的成本决定销售价格,决定价格的应该是供求关系。
对于钾肥新增产能的生产成本我可以估算一下。BPC如果扩产新建产能的话,需要800美元/吨的成本,包括勘探、开采以及新建铁路专用线、港口建设等,投资比较大。其它生产商可能需要1000美元/吨左右才能维持。
记者:刚才您讲到钾肥的销售价格不决定于成本,而决定于需求。目前国际市场及中国市场的需求持续减弱,包括BPC和很多国际钾肥供应商也认同需求减弱。那么BPC在制订明年的出口价格时,是依据需求减弱而上升还是依据这种现状而降低?您认为什么价位才是合理?
司元功:BPC减产就是为了供需平衡。目前虽然需求降低,但是减产后的供应也降低了,供需平衡没有被打破,我们也不会人为地去破坏这种供需平衡。
对于钾肥价格,我认为,第一,钾肥不能根据成本定价。其次,钾肥供应商在过去十年间,一直是3-5美元/吨的涨价幅度没有真正体现出成本的增加和供需变化。近几年钾肥价格涨幅这么大,说明了国际供应商在不惜任何代价保持价格的稳定。
说到价格合理,我认为如果在1000美元/吨还有人卖、还有人接受就是合理。巴西为什么认可1000美元/吨的价格?因为当时的粮食和大宗产品价格对于钾肥来说仍然有得赚,这就是合理。
当然,中国市场与国际上其他市场不同。我只能说,中国一直享受全球最低价格这一点至关重要。
记者:BPC是否了解中国农民的肥料消费能力?目前农民认为钾肥太贵,涨价无疑会伤害终端需求。您应该清楚没有终端农民的消费拉动中国钾肥会有更多库存,今后BPC还会面临更大的销售压力。针对这种情况,BPC在谈判时会对价格预期做出调整吗?
司元功:BPC会考虑这些因素,包括北京代表处向BPC总部汇报时也提到这一点。钾肥最终用户是农民,中国农民无法与法国农民、巴西农民相比,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市场一直享受最低价的原因。但是反过来讲,在国际市场卖800、900美元/吨的时候,如果中国还享受200美元/吨的价格,任何商人都不会做这种事。
中国的钾肥施用途径有两个,一种是农民直接施用,一种是复合肥生产原料,目前这两种消费方式的数量都在减少,价格上涨无疑更使消费数量减少。为此,很多供应商都在考虑“什么样的价位才不会严重伤害需求的平衡”,我们同样也在考虑。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在什么价位上农民还会适当使用、不至于大幅度削弱使用量。
BPC能正视由终端反馈到生产商的现实问题,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对这一点我们有充分的认识。
前一段时间有些地区和国家的很多农民都存在弃耕现象,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粮食短缺的局面。BPC从一家研究机构拿到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低位,如果荒掉一个季节明年的收成会更加减少,那么粮食价格肯定要反弹。有些专业评估机构也做出了这种预测,我相信这对全球化肥行情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记者:目前BPC就2009年的进口谈判与中国方面有接触吗?对谈判方面有何打算?
司元功:2007年这个时候谈判已经开始了,我们现在也在与各方面进行沟通。在此之前,BPC与中国方面进行了接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BPC充分了解中国目前处于的境况,也尊重中国市场的一些库存状况,包括对价格和需求稳定的要求。BPC会适当地做好准备、配合中方,我们承诺BPC至少在一季度甚至上半年不会向中国供货。
从国际钾肥供货商角度来说,BPC也在努力,一是BPC将会减产,二是会对出口中国的钾肥数量做出调整。2008年BPC对中国出口了100万吨的海运数量,2009年不会超过这个数量。
记者:日前,BPC对日本、韩国市场的钾肥出口价格上涨了200美元/吨,这对中国市场有影射吗?
司元功:这确实是我们的成交价格,不能说对中国完全没有意义。这个价格至少给供应商和经销商一种信号,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400美元/吨的时候,钾肥成交了900美元/吨的价格,至少说明现在有人接受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