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化肥市场已经出现了化肥企业开工不足、农民有效需求不足、经销商储备意愿不强、出口受阻等问题,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市场混乱,影响2009年的农民用肥积极性,进而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例如:增强化肥市场信心、落实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加大对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化肥生产企业整合速度、加大化肥淡储力度、积极推广科学施肥,以保证市场有效供给。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其市场运行好坏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化肥市场的危机渐起,必须警惕其给来年的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
一、当前化肥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化肥生产开工不足
总体来看,当前化肥市场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对部分生产企业来说,既希望价格上涨,也不希望价格上涨。希望价格上涨是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上涨后就有盈利空间。不希望价格上涨是因为只有价格平稳或较低,消费者就愿意购买,生产企业就会有大量周转资金。对经销商和农民来说,普遍看到化肥价格在一路下跌,他们总觉得还没有跌到谷底,因此,很多都在持观望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使得当前化肥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疲软,企业的生产量明显下降。目前尿素价格已经跌破了不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停产减产企业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处于停产或停产检修的尿素产能约有667万吨,每月减少尿素产量约50万吨。据了解,中阿化肥是生产复合肥的企业,现在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往年同期的50%左右。
(二)化肥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农民基本无储备化肥的积极性。由于2008年7-8月份的化肥持续高价位,加上农产品价格较低等因素导致了农民购买力不足,对化肥的有效需求明显下降。根据中国磷肥协会市场调查,农用钾及工业钾需求较往年均下降40%左右,磷酸二铵全年实际消费量同比下降了30%左右。虽然2006年以来,面对化肥市场价格变动,国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补贴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2008年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达716亿元,但是部分农民仍然在抱怨化肥价格上涨过快,没有真正得到好处。加上有部分农民的粮食还没有卖出去,缺乏购肥的资金。
(三)化肥出口严重受阻
2008年4月份出台的化肥特别关税政策,对化肥出口加征较高关税,使化肥企业的出口利润空间不大,阻止了化肥出口。出口受限使氮肥、磷复肥的国内市场供应量增加,在农民需求减少情况下,供求矛盾越发激化,由此使得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下降。2008年10月以后,虽然化肥的出口政策有所松动,放开了在国内需求淡季时的出口政策,但是由于国际化肥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下跌幅度大,国际尿素价格从8月份的800美元/吨下跌至目前的250美元/吨;磷酸二铵从上半年的1200美元/吨跌至目前的400-500美元/吨。因此,化肥企业的出口仍然有限。
(四)经销商冬储意愿不强
每年的11-12月,正是用肥的淡季,经销商本应该加快储备才是。而不少经销商看到尿素、磷酸一铵价格下跌了,不愿意在此阶段进货,加上高关税政策的影响及未来化肥市场走向的不确定,经销商普遍对化肥市场持谨慎观望态度,冬储意愿不强,而是以消化自己库存为主。鲁西化工一位负责人介绍:“现在经销商不拿货,我们的企业就不能开足马力生产。如果经销商现在还不积极备货,那么即使2009年春耕想要货,我们都很难及时生产出来。”
二、化肥市场危机可能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
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中国占世界10%的耕地消费了占世界35%的化肥,我国化肥的施用总量和单位面积的用量已经处于世界较高水平。粮食的产量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肥的施用量。从化肥的消费结构看,目前粮食作物消费了50%左右,蔬菜和果树消费了30%左右,药材、花卉等消费20%左右。因此,如果2008年冬化肥储备不足,或者化肥企业的生产信心不足,将可能引发化肥市场危机,既伤害生产者(化肥生产企业)的利益,也伤害消费者(农民)的利益,进而影响来年的粮食生产乃至国家粮食安全。
(一)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笔者2008年4月份在江西农村调查发现,在化肥价格大涨时,农民盼望哪怕是跌一点点就可以买;在大跌时,农民盼望跌得更多时才买。“农时不等人”,部分农民在等候中错过了粮食作物需肥的最佳时机,影响了粮食的收成。可以看出,化肥市场的大涨大跌直接影响农民的种粮预期。因此,如果今冬化肥储备不足,加上部分企业的开工不足,2009年春耕的用肥将十分紧张,将可能引发化肥市场价格再一次上扬,影响农民投入粮食生产的热情。
(二)影响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看法
面对化肥市场价格变动,有部分农民对发展粮食生产存有怨言,抱怨化肥价格上涨过快,没有真正得到好处。虽然2006年以来,国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补贴因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2008年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达716亿元,亩均耕地补贴近40元,但是这一政策是根据农资价格的变动不断调整的,既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因此,无论补贴资金的增加或者减少,农民都会认为是国家或者企业拿走了优惠政策,而不是农民自己。
三、保障2009年化肥市场供给的几点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而且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粮食生产需要化肥的投入,粮食增产需要更多的化肥投入,加上国家配套的农资生产综合补贴政策的执行,农业生产对化肥的需求量不会减少。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保证2009年化肥的稳定供给。
(一)增强化肥市场信心
市场繁荣最需要信心,化肥市场尤其如此。为了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明确指出,要提高2009年的粮食收购价,大幅度提高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大幅度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些惠农政策将直接带动化肥的生产。这些利好政策都将增强化肥企业开发市场的信心。另外,国家出台的鼓励淡季出口的政策也能够帮助化肥企业及时寻找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补贴资金要尽快明确到位。
(二)落实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
抓紧落实粮食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让农民能够及时将手中的粮食变成现金,为其来年的春耕做好农资储备。同时,为种粮大户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鼓励其购肥备肥。
(三)加大对生产企业扶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对化肥生产企业的政策优惠范围,包括扩大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的优惠幅度。进一步为化肥生产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包括贷款、贴息等。
(四)加快化肥生产企业整合速度
企业整合是化肥生产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化肥生产企业要面向市场,向上下游延伸,向多品种方向发展,不断进行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从化肥产品的形状、品种一方面都要不断创新。同时要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积极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使微利的产品得到量与质的保障,为农民提供化肥“现代武器”。
(五)加大化肥淡储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等都应该把化肥的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到和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同等的高度,拨出专项资金,利用淡季农资价格较低的优势,增大淡季储备量,建立和完善全国各级化肥储备制度。
(六)积极推广科学施肥
积极开展如何提高施肥效率的研究工作,积极发展配方肥料和作物专用肥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先进模式,加强区域配肥技术研究。同时,还要为农民开展科学施肥的培训,及时推广先进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