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系统正在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50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
一、处理好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处理经营效益之“好”与发展速度之“快”的辩证关系。农村信用社处理好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把经营效益作为中心目标,在制定工作思路和措施上要紧紧围绕经营效益,一切向效益看齐,一切为发展让路。要加大经营效益指标的考核力度,逐步扭转轻效益重速度的不良倾向,为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保证经营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要抓住当前信用社改革的新一轮历史机遇,转变观念,树立在快速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化解矛盾,在快速发展中降低风险,在快速发展中稳健提高的思想。
二、处理好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规模经营是农村信用社抵抗风险的重要途径,经营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部分农村信用社片面追求经营规模,忽视经营和资产质量的稳步提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风险,加重了经营负担。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在保证经营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营规模的合理扩张。首先,要加大组织资金工作力度,提高融资能力。 存款是银行经营的基础资金,是实现经营利润的源泉。要想增强资金实力,就必须不断增加各项存款,就必须加强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功能,推行决策层、经营层、营销员三级存款营销体系,调动全员组织资金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贷款质量的管理。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审慎经营的理念;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加强信贷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要严格信贷投向,立足社区实际,坚持贷款投资“小额、流资、分散”的原则,严格控制大额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集中贷款,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降低大额、集中贷款风险。
三、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信用社应该处理好眼前计划和远期规划的关系。计划是当年经营正常运行的前提,是经营实力持续积聚的源泉;规划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总的工作目标,是由各个时期的计划所组成。但是如果只重计划而忽视规划,无疑将使农村信用社在经营和发展上缺乏前瞻性,走进死胡同。如果只注重远期规划,而不注重计划,只能使规划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储备后劲,厚积薄发,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决策者,要目光远大、胸怀远大,站在宏观全局上思考问题,谋划发展。
四、处理好业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现代金融制度的逐步建立,农村信用社建立、锤炼、提取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首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要明确自身的经营定位和经营目标,主要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在此基础上,打造出符合信用社实际的价值理念、经营理念、经营目标、行为规则、企业精神等系统性的企业文化,树立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其次,用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渗透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让每一个员工对单位有归属感、对工作有责任感,对事业有使命感,促进各项业务的全面稳健发展。
五、处理好巩固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于受两级法人体制、个体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等因素制约,业务品种上仅限于存款、贷款和结算,与商业银行相比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农村信用社要想激发经营活力,就必须在巩固原有业务品种基础上,开展业务创新。一是创新表外业务。要积极开发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客户档案,定期更新客户资料。对农村信用社辖内的黄金客户开展循环信用、贷款承诺等贷款服务。创新表外业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具备风险防范、风险识别、风险控制能力。在此前提下,通过收取表外业务费用,提高经营效益。二是创新特色服务。综观国内外经营较好的商业银行,无不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服务。农村信用社也要针对辖区农村实际,创新服务品种,或对现有业务进行优化组合,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要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不同的产品组合,注重客户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推出不同品牌命名的组合套餐,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形象。
六、处理好人本与法治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过程中,把尊重、使用人才和以制度治社有机结合起来的所有实践,从制度安排上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农村信用社在营造和谐互动的经营环境前提下,一切工作要以人为出发点,坚持有情管理,无情制度,通过制度维护以人为本的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和制度建设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