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资本缘何“看涨”农牧业

本报记者 蔡 靓

  近来,国内外一些投资公司把投资目标瞄准了国内农牧业。后者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农信社又能从拥有先进投资经验的投资公司那里学到什么呢?

  资本“盯上”农牧业

  10月12日,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来到山东,与山东新昌集团共同投资38.4亿元,打造与养猪产业相关的现代化大型肉类食品加工基地。无独有偶,在之前的8月28日,艾格菲国际公司也在山东泰安投资建立山东艾格菲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饲料,并表示,该公司将在2009 年之后“进军养猪场”。

  另外,美国深南控股集团公司投在山东东营的6000万美元的外资养猪项目也在进行之中。该集团正在利津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由美方独资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项目建设期8年。

  其实,不仅是外资投资公司在不断向我国的农牧业企业投资,国内一些投资公司也将农业企业视为投资新宠。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农业上的探索比较早,自2005年起便将现代农业作为重点跟踪领域,并对福建圣农、湘云鲫(初创期)等农业企业进行了投资。该公司的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晏小平表示,明年上半年,他们会成立一个农业子基金,规模在3亿人民币左右。

  农牧业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养猪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那么,外资为何纷纷把投资的“触角”伸向其中呢?

  “一是国内市场庞大,还可以供给国际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二是中国拥有世界几乎最低的劳动成本,猪肉的生产成本容易控制;三是价格上涨空间最大,便于包装上市;四是如果控制该行业,则可以获取持久的超额利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说。

  而谈及投资农业企业的契机,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晏小平表示,近两、三年,该公司认为投资农业的时机已经到来,非常看好这个大前景。“中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跟发达国家包括跟东亚一些先进地区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提升空间非常大。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改革开放30年来,有10年的1号文件都是把支持农业和‘三农’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国家在农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和高新技术方面的研究进步也非常大,这些年国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48%,我们认为技术投入会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提升,” 晏小平说。

  晏小平认为,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流转将对未来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带来好的投资机会,他说:“中国农业比较散乱,土地可流转后对农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机会。农业是内需的抗周期、防御性产业,是可以长期跟踪的行业。而且最近这几年在食品安全方面发生的事特别多,对食品安全品质的重视给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农业从业人员低素质和管理低水平、科技转化水平低运用给我们未来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农信社的可借鉴之处

  虽然投资公司与农信社的出资方式和结果完全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从投资中获益、但也可能赔钱,而农信社只是把钱贷给企业以期贷款到期时收回本金和利息,但两者在投资/贷款前同样要对企业情况进行“考察”。在这方面,投资公司由于人员素质较高、较有长远眼光而积累的先进经验,值得农信社借鉴和学习。

  深圳达晨创投公司投资的福建圣农是肯德基、麦当劳在长江流域以南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之一,占了肯德基鸡肉需求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销售预计超过20亿人民币。鸡苗一部分由该企业自己解决,一部分外购,饲料也由该企业自行生产。福建圣农的鸡肉有稳定的“出口”,除向麦当劳、肯德基销售外,也向沃尔玛销售,同时自己还开办了德克士炸鸡的终端店。此外,因为该企业的位置非常偏,相对封闭,得益于气候和自然环境,这么多年基本没有受外来禽流感的影响。晏小平表示,以上的企业实力和行业因素都是该公司在投资时所看重的。

  另外,他还表示,投资前对行业和企业盈利情况的判断也很重要:“我们的投资时点选择得非常好,2006年是禽流感大规模爆发的一年,当年年初,我们便开始‘跟踪’,8月份开始投资,在A轮和B轮投入5000万。上半年该企业基本没利润,到年底大概有3000万利润,今年利润可以超过2亿,我们的投资选择了很好的拐点期,赶上了高速增长。”

  反观农信社,尚存在着经营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内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时常出现一些诸如“人情贷款”等对贷款不负责任的现象,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学习以上投资公司的经验,在发放贷款前全面、客观地考察企业,科学放贷,将有助于农信社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有效规避风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