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
大理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今年以来,云南大理市供销合作社立足于“培养领头雁、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农村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今年11月11日,受到大理市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十佳农产品经纪人”段秀芳,就是一位会思考、善经营、懂管理的白族农产品经纪人。

  十几年前,她还是大理镇上末村一个默默无闻,种自家菜、耕自家田的普通农村妇女。为了家庭生计,她曾到城里四处打工。打工期间,她发现城里人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十分强烈。于是,她便回到家乡,搞起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在她的带动下,短短数年间,上末村就成为大理市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之一,逐渐打响了大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品牌。2006年5月,挖色镇的农民面对数千亩丰收在即的洋花菜却笑不起来,因为当时这些洋花菜的市场价仅每公斤0.36元,低得农民都不愿意到田里去采收。段秀芳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带领农产品经纪人积极与昆明呈贡农产品经纪人联系组织外销,支付农民的收购价在每公斤1.25元至1.48元之间,两个月的时间内,她组织销售洋花菜1500吨,帮助菜农增收200多万元。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在大理市供销社的指导下,她组织成立了云南省首家县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大理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发展会员400多人,构建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经营服务体系。从协会成立至2008年6月底,累计帮助菜农销售农产品15万吨,销售产值达2.03亿元。协会还建立了蔬菜基地3000亩,并与各经销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正是凭着善于思考的习惯和对家乡父老的一份深情,段秀芳本人已经成为了当地菜农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不仅自己富了起来,也带动了当地农民一同致富。2007年她获得全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并当选大理市第六届政协委员。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10月,大理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34个,参加的农户近4万多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40%左右。由供销社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两社一会”177个,农村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到了3000多人。目前,全市11个乡镇、109个村委会大部分都组建了规模不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形式也正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服务领域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经营模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其职能已由经营性逐步向公益性、中介性拓展。

  2007年11月,大理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大理市首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得到了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的一致肯定。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是以烤烟为主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有农户1120户,烤烟种植面积1014亩。前几年,由于过于分散种植、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种植模式,使全村烤烟种植呈现出小、散、弱的状态,难以形成整体规模。在大理市供销社的帮助指导下,由烤烟种植专业大户杨运新牵头,22户种植户加入,建立了烤烟生产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专业经营、利润分成、风险共担”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通过整合土地、人力资源,由种植专业户承包种植。种烟专业户又组成机耕深翻、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和烟叶烘烤等5支专业服务队。这样,整个种植过程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有技术的种烟农户不仅出租土地有收益,烤烟收获有分成,出外打工还有收入。这种组织模式在全省烟草系统得到了广泛推广。

  大理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在大理市首届“十佳农产品经纪人”表彰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表示,供销社一直把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配送中心建设作为深化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后,供销社将继续和有关部门广泛沟通,加强联系,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整合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完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优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健全农村流通信息网络,有效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周汝波 李荣)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