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武陵源里的擂茶

赵西岳

  初夏时节,我们一行三人应湖南常德文友之邀,兴游了位于常德市武陵境内的乌头村(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游毕,文友对我们说:“擂茶是武陵源里的一宝,今天请诸位品尝一下,不知你们意下如何?”我们听此言,自然是喜不自胜啊!

  许是为了提升我们的茶瘾,文友先给我们讲了有关擂茶的一个传说故事。相传三国时,蜀将张飞带兵进攻武陵的壶头山。当兵至乌头村时,遭遇了正在蔓延的瘟疫。张飞部下的数百名将士也因此而病倒了。张飞也未能幸免。正在危难之际,乌头村中的一位草医郎中,有感于张飞部队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未犯,就主动献出了祖传除瘟疫的秘方——擂茶。张飞见状,便问老人家:“这是何药?”郎中答道:“此药名叫擂茶,又叫‘三生’汤,是本家祖传秘方。将士喝下,会茶到病除的。”张飞大喜,便谢过老人,命部下煮茶饮用。结果,十分灵验。由此之后,郎中的擂茶便名声大震了。文友见我们听得愕然,便把话锋一转,莞尔说道:“其实擂茶驱除瘟疫之功效并不神秘,它是用生叶(即从茶树上采下来的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三种原生原料,经混合研碎加水烹煮而成的茶汤,汤中的茶能提神祛邪,清心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寒除湿;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痛。由是观之,擂茶既是一帖良药,又是一剂好茶,它能除瘟祛病,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我们听罢,皆释然开怀,更心驰神往了。

  我们走进坐落在桃花源出口处的“武陵茶庄”,那典雅别致的湘西茶馆,已是茶客盈盈了。进厅的正面,有一巨幅烙画,名为《武陵桃花源》,画的下方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全文。我正在读画凝思,文友已唤我走进二楼的一个茶室。那茶室既宽敞又雅致,正中摆放一张古色古香的八仙桌,清一色的高背雕花靠椅,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适意。文友给我们介绍说:“我们湘中、湘西一带,接待重要客人,不仅要先敬上擂茶,而且房间摆设须是‘八’的吉祥数目。八仙桌上要设8碟茶点,8种食品,8套茶具,8个座位,这叫‘桌摆八,有财发’。也叫‘来的八方客,不分你我他’。”友人的介绍,不仅让我明白了这茶室摆八的内涵,也体现了桃花源人那种坦诚待人的淳朴古风。

  我们坐定,侍茶小姐就给我们摆上了8碟茶点,诸如:花生、薯片、瓜子、米花糖、炸鱼片、咸鸭蛋等,那香脆诱人的茶点,便让我们口齿生津了。之后,便给我们每人面前放了一个茶钵(即中等的陶茶碗),钵中已置有研制好的擂茶粉。那粉呈褐黄色,鲜纯无杂,未及闻之,那清幽的茶香中透着咸香的醇味,让人垂涎。文友这时介绍说,现在擂茶的做法,与古代相比,在原料的选配上和研制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古时选料只限于“三生”,如今,除了选用上好的鲜生茶叶外,又加上了炒熟的花生、芝麻、米花等,还要在料中加入少许的食盐、胡椒、生鱼粉、味精,制作时,将茶和各种食品以及作料,放在一个特制的陶体擂茶钵内,然后用木擂茶棍在其中研磨旋转,使其各种原料充分混合相融,研至粉末状时,即成了擂茶粉。古时是把三生料混合加水煮成汤饮用,现在是把各种熟原料研制成茶粉,用沸水即冲即泡即饮,自然茶汤味道就更上一层楼了。说着侍茶小姐就把煮沸的开水,用高冲低疾的注水技艺,给我们注在茶碗里,收水望汤,正好是八分有余,九分不足,茶汤上即刻浮出一层油状的茶花,文友让我们用调匙轻轻搅拌几下,刹时,那擂茶的馨香,便张扬弥漫开来,满屋的香醇美味,让我们的灵肉倏然舞蹈起来。

  我们一边品尝一边议论,只道张飞当年有如此好运,能不成就蜀国一番大业吗?我乘兴徐徐啜饮,一匙一匙地分析着擂茶的独特之处。只觉得这擂茶,较一般的茶汤它却暗了三分;较普通的粥食它又稀了三分;较一般的茶味它又薄了三分;较普通的汤粥它却香了三分。如此香中有淡,淡中有咸,咸中有味,味中有鲜,爽而不泄,黏而不粘,可谓是擂茶的本质内涵了。我们尽兴地喝着品着,每碗擂茶汤里,还觉得有嚼不全尽的滋味在吊着我们的胃口。如此这般不觉就冲了两三碗,还觉得茶瘾未尽,直喝得身心畅泰,五腑生津,神思飘然,我们怕是离茶醉已渐行渐近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