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2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纺企捉襟见肘为钱愁


编辑部:

  目前,我们当地纺织企业生存普遍困难,即使现在棉花价格非常低廉,但很多纺织企业因为资金问题,也只能望洋兴叹,希望贵刊能帮助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以帮助企业过“寒冬”。

  11月27日,江苏盐城某棉业公司将50吨硬3级皮棉以每吨10250元的价格(毛重结算)运抵大丰经济开发区某纺企,实际结算时,纺企按10200元/吨结账,但现场只能给予50%的资金,尚有50%双方说定春节前给付,纺企老总说:“说实在话,这样的棉花这样的价格是可以多吃进些的,但是手上没钱啊。”

  据多位纺企老总反映,纺企运营艰难已持续了两年时间,两年中,撑不住的关停,撑得住的能保本运行已是大幸,大多数企业亏损,欠账较多。按理,眼下纺企是应当根据产销需求适当购进一些资源的,而手头可用于购进原料的钱却少得可怜,面对渐渐上涨的棉价,纺企担心原料成本增加,很想在低谷时揽一些原料。对于收购加工企业,稍有赚头也便愿意脱手,几乎很少有囤积居奇者。纺企坦言,纺企中以中、小型规模为主流,如果依靠进口或批量购进,是根本无利可言的,好在主产区棉花社会资源是丰富的,更多的中、小规模收购加工企业也正好与相当的纺企形成了供需上的所谓“默契”,所以,棉区大多数供需双方都是熟人之间的交易,多数是毛重结算,分期付款。这从某种程度上讲缓解了纺企的压力,但这终归是企业维持基本生存甚至是萎缩的现象,这样下去企业难以做成规模,也无法承接大的营销业务,更多的是低水平的徒耗资源价值。眼下,时近年关,企业开支会增加许多,天寒地冻开机生产,油、电、煤、气以及加班工资,职工生活安排都会增加不少开支。有些前期欠债也将于年末给还,而银行贷款依然不易,纺企的日子暂时还是好不起来。

江苏大丰读者  朱明贵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