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肥东县社:合作社兴起循环种养模式


  本报讯   近年来,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广大农民如沐春风,种植、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江淮大地。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蓬勃兴起,那就是绿色农业——生态养殖。由安徽肥东县供销社领办的鑫旺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肥东县鑫旺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于2007年。创立之初,由于本地饲料紧缺,需要经常到东北、内蒙等地购买,饲料成本过高。为节约成本,降低能耗,肥东县供销社积极组织和引导合作社领办人学习国家的有关农业发展政策和外地典型经验,引进了玉米秸秆养牛技术。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加工青贮氨化处理,制成青贮饲料提高含氮量,营养更加丰富,奶牛产奶量和奶质都得到提高,肉牛的品质普遍提升。

  鑫旺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处江淮分水岭腹地,缺水易旱,水利条件差,农民大多种植耐旱的玉米、花生、山芋等农作物,玉米产量更是高居榜首,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原先这些作物的秸秆大都被农民当作废弃物在田间焚烧。玉米秸秆养牛技术的推广,使秸秆变废为宝,仅2007年收购玉米秸秆就高达1万吨,受益农民就达6000多户,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50元,户均增收500元。

  为推广玉米秸秆养牛技术,扩大生态养牛的辐射面,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鑫旺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加工过的玉米秸秆饲料返还给周边农户,带动2000多户农民养牛,发展养牛4000多头。农民饲养一头肉牛每年可获利2000元,饲养一头奶牛每年可获利3000-4000元。

  肥东鑫旺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农副产品秸秆-养牛-沼气-果木(食用菌、黑牧草等)的循环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农业。2007年合作社奶牛存栏量500多头,肉牛400多头。合计1000多头牛每年产牛粪3000吨。为合理利用牛粪,合作社建了一个1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为当地农民提供生活能源。沼液沼渣用来种黑牧草 、果木、大棚蔬菜等。还有部分经过熟化的牛粪用来种食用菌金针菇和平菇。种植的徽贡枣、欧美树莓、葛藤等作物使用经过沼气和熟化的沼液、沼渣、牛粪,不易受病虫侵害,不用施化肥、农药,属无公害农产品,经济和营养价值都很高,市场前景值得看好。

  肥东县鑫旺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和生态循环产业链,避免了农药、化肥的污染,打造了绿色农业品牌,生态循环产业链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农民做出了成功的示范。“十一五”期间,合作社将再投入1500万元,逐步发展成为种植、繁殖、育肥、屠宰、加工、乳业一体化产业,并以安徽农业大学及省、市、县畜牧部门的技术为支撑,不断打造绿色农业品牌,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成为肥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亮点和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沈思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