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
记者:“请问您知道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吗?”
村民王凤兰:“怎么不知道?我就是合作社的社员。这可是我们洙水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我们农民办的一件好事儿。”
记者:“你觉得加入土地合作社能给你们今后的生活带来什么?”
王凤兰:“主要是有了保障。我们从前种地是靠天吃饭,不好的时候别说赚钱了,不赔就不错了。加入了土地合作社,就好像把土地存进了‘银行’,每年至少有550元的保障金,办得好年底还有二次返利,把地交给合作社,我们可放心呢!”
12月5日上午,由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120多户农户组成的“北京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从平谷工商分局领取了营业执照,成为了北京市第一家土地专业合作社。
好政策催生合作社
作为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洙水村村支书刘自亮向记者讲述了土地合作社成立的过程。洙水村是平谷区金海湖镇的第一大村,面积8.41平方公里,人口2870人,土地以山场、河滩地为主,可耕种土地3000多亩。
1998年施行土地落户政策后,村里每人能分得0.5亩土地,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里的一部分农民转变成了城镇居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加上年老的农户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使得一部分土地无人顾及而荒废。然而即使是仍旧从事种植的农户也不得不面对无法预料的农业风险,“靠天吃饭”成了农户们形容自己生活的唯一词语。于是,党支部、村委会的干部集中开会讨论如何能帮助村民们提高土地使用率、提高产量、创造价值、助农增收。
不久,一个崭新的想法孕育而生:把农民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集体租赁,推动土地流转!这个本来有些不符合政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如刘自亮所说,这个政策来得及时,来得好,让他们下定决心要办好土地合作社,也让广大农民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异常顺利的建社之路
和所有的合作社一样,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完全依照自愿入社的原则进行操作。村委会选取了村西头120多亩的6块土地作为合作社试点地,涉及到120多户村民。之所以选择这边的土地,一是由于这里并非村民的口粮地,二是这里土地贫瘠、缺水、多石,每年只能散种些玉米、高粱、小麦,一年下来每亩仅有200多元的收益,三是此处多半土地闲散无人种植。如果把这里的土地合作起来建大棚搞设施农业,既能激活这里的土地资源,又能为农民增收。
于是,村支书刘自亮和村委会主任兼合作社社长长王学永便挨家挨户开始做工作,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村民们都非常乐意加入合作社,进展非常顺利,120户农户都签定了协议,加入了合作社。其中有6户村民由于想自己种植土地,村委会与他们协商进行了土地置换,合作社最初的土地入社问题很快解决了。
“我们土地合作社的一切活动都按照法律以及规章制度进行。”刘自亮说,“我们民主选出了社长、5个理事、3个监事。所有事务决策权归全体社员,任何决定都要有半数以上社员通过。”
从9月底开始酝酿,经过市工商局、农委等部门前前后后两个多月的调研与实地考察,12月5日,由120户农户组成、吸收农民成员465人、出资总额为4.65万元的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终于获得了正式身份。
合作社的未来蓝图
两个多月的筹备对于合作社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不过,村民们却都已经看到了不小的变化。村民刘柏松带着记者来到了合作社的试点区,眼前出现的是红顶白墙、整齐修建的一排排大棚。120亩的土地上,如今已经盖起了63个大棚,合作社准备发展大棚经济大干一场。
虽说这些大棚还处于修建阶段,通水、通电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出乎记者预料的是其中43个大棚已经租订了出去,每个大棚还能享受4万元的国家农业政策补贴。“根据我们这里土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大棚经济是最适合的一种方式,能大大提高产量。从前只能种1茬的现在能种2到3茬。以前没有成立土地合作社的时候,我们都是去别的村租大棚用,很不方便,现在有了自己的大棚感觉特别安心。”刘柏松又介绍道:“合作社为了社员的利益,这些大棚以每年2000元到2300元的价钱,优先由我们社员选择承包,社员承包多下的再优先由我们本村的其他村民承包,最后才面向社会。”
合作社监事刘自亮也表示, 合作社有三个计划:一是与平谷一家蘑菇专业合作社联系,由他们提供菌棒、种植技术以及后期的销售通道,让洙水村的村民种植菌类增收;二是与天津的大棚无花果种植户联系,发展无花果种植,成功的话还能发展采摘业务;三是与农科院联系种植百合花。
土地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帮助农民增收的一个开始,正如刘自亮所说,“大家都在前进的路上摸索与探讨,希望能够利用好有利的政策达到为农服务的目的。对待农民兄弟,我们只能拿行动说话,拿真心对待,不糊弄不做假,只有相互信任和理解,我们才能把土地合作社办好!我们不仅是北京的第一家土地专业合作社,更是北京土地专业合作社的试点,我们办好了,或许可以带动北京甚至全国一起发展土地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