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普洱茶:经销商的寒冬 消费者的暖春

本报记者 张帆

  从茶农家积存到茶叶批发市场,普洱茶大量库存牵制茶叶生产和市场售价。销售压力降低经销利润,普洱茶高性价比惠飨消费者。

  销售员懒得雇,茶店当仓库

  12月4日,强冷空气导致的气温骤降令每一个人体会到了今冬逼人的寒意,而对于普洱茶经销商来说,他们对这刺骨寒冷的体会要更加深刻。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50平方米的天昊茶店里满是捆扎成件的普洱茶,既没有顾客也没有售货员。这家茶店的老板,目前身在昆明的老吴依旧为积压的普洱茶而奔波着:“茶缘一个月的租金5000元,租约是按年签的,压在那的普洱茶有30万元,现在我也懒得雇售货员,全当是仓库了,如果有人要,10万元我就出手。”据老吴估计,最近两年内普洱茶市场回暖到2007年初的水平还很难,这也就意味着这笔30万元的资金2年内彻底被套牢了。事实上,老吴手上积压的普洱茶远不止北京这一点儿。

  高进低难出,专营不再专

  像老吴这样情况的茶商并不在少数,在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就至少占到1/10。2006年,普洱茶圈子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有钱拿不到货,有货就赚钱”。2006年夏天,一批像老吴一样的经销商把资金投进了普洱茶,不到一年的时间,普洱茶市场开始显现退热的趋势。无论是中小品牌,还是“大益”和“中茶”这样的大品牌都受到了影响。“进货时中档的勐海普洱茶60元/饼-70元/饼,批发价5000元一件,84饼,33公斤。而现在昆明的售价在2000元左右一件,即便如此,普洱茶仍然难以出手”,老吴说。今年8月,记者在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的旅游景区看到,标价5元/饼的非知名品牌普洱茶随处可见,却少有人问津。

  2007年4月,上海大宁茶城开业之初80家普洱茶专营店入驻,如今,已经有20家撤出了市场,其中不乏在2007年红极一时的品牌如“六大茶山”、“兰茶坊”、“龙润”。该茶城总经理叶应春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普洱茶的专营店因资金流通不畅,欲以茶抵租。而仍在经营中的普洱茶专营店也转向综合销售,把铁观音、岩茶等茶叶品种和茶具等补充进来维持生意。据了解,北京、广东各大茶城、茶叶批发市场,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销不定产,茶农也为囤茶难

  2007年,曾有业内人士做过这样的分析,茶价过高,必然导致过量生产,普洱茶大量积存。随之而来的是茶价下跌,制约普洱茶生产。今年10月,云南省政府、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茶叶办公室进京召开新国标《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发布会,云南省茶叶办公室主任杨善禧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云南毛茶总产量预计16.3万吨,与去年相比,减少了7000吨左右。目前毛茶均价为每公斤15元,比去年每公斤减少了36元。今年茶鲜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两元,仅为去年的1/4”。

  价高未必富农,价低却的确伤农。老谢是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茶农,接通记者的电话时他正在和几个邻居做橡胶。2007年,他和家人在自有的50亩茶园采摘和收购的毛茶总共有10吨,而今年的秋茶他和邻居几乎都没有再采,而且据他说,明年春天也不可能去采了。因为现在茶农每家家里都有几吨到几十吨的毛茶囤积着卖不出去。走在勐腊的公路上,两旁都是未经采摘的茶树。“2005年,这里的台地茶毛茶60元/公斤,而今年春天每公斤只有六七块钱,到了秋天,干脆没有人来收了。”而且,老谢担心明年7月-8月的雨季,家里存的毛茶如果卖不出去,在潮湿的条件下毛茶储存更是大麻烦。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按照目前普洱茶的总体积存量,即便2009年全年茶农不再采摘,也有足够的茶叶可以供应市场。换言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普洱茶的大仓库,因为从茶农的家里到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店都成了普洱茶的仓库。

  逆势不愁卖,潮落方见好品牌

  寒冬并非是所有人的,转回市场,依然可以看到些许春意。上海市大宁国际茶城总经理叶应春介绍说:“并不是谁家的普洱茶都卖不出去,尽管茶城普洱茶总体销售额明显较之去年大幅下降,不过,大益的普洱茶就不愁卖。今年由我代销给上海几家银行的大益普洱茶就有几十万元。我不是大益的经销商,但是客户点名要这个牌子。”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广州茶博会上,大益集团总经理邓增永曾报100余万元销售额。报道一出,就有业内人士质疑是否属实,但熟悉行情的各地批发市场负责人并不以为奇。据经销商介绍,之所以“大益”的普洱茶逆势走俏,主要还是该品牌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度。“大益”没有受到这股普洱茶寒潮的影响吗?当然不会,尽管与往年相比今年产品总产量没有明显下降,但利润还是减少了。由于经销利润在茶叶大量库存积压的压力下不断降低,甚至许多茶商亏损销售,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比之其他茶叶品种,价格已经处于中低水平。因此小品牌的低价优势削弱,不再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一些大品牌的失宠,经销商则这样解释:“中茶公司的普洱茶仿冒品太多,消费者也不敢相信。”叶应春坦言,他也曾代理过小品牌的普洱茶,虽然亏损不多,不过再做普洱茶,他一定会选信誉好的大品牌。

  为喝不为藏,买茶正当时

  在上海茶叶批发市场,叶应春介绍了这样的情况:“过去从市场走出去的都是整件的普洱茶,大件就是84饼,这肯定是经销商拿走了,即便是消费者,肯定也是买去收藏,等着升值。现在都是五饼一提或是单饼出售,卖出去的都是拿去喝的。”

  据福建九峰连锁负责人叶清德介绍,2006年底,某普洱茶品牌的加盟费高达数百万元。可想而知,转嫁到商品价格上的附加经销成本自然不会少。从青叶收购开始,到生产企业“厂以茶贵”待价而沽,再经过几级经销商的“运作”,曾经一路攀升的普洱茶价格就这样形成了。一位批发市场的负责人说:“前两年普洱茶的价格简直莫名其妙,这么高的价钱买点上等绿茶、乌龙茶喝好了。”如今,在大量库存囤积的压力下,普洱茶终于出现了让消费者满意的价格。他建议说:“如果还是想收藏,我不敢说现在是所谓抄底的时机,因为这批库存的压力带来的影响加上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价格也许还会继续走低。但是就喝茶而言,现在普洱茶的利润已经挤得差不多了,买点普洱茶喝正是时候。现在办年货买礼品茶,普洱茶比前两年便宜太多了。过去好牌子的宫廷贡普500元一饼,现在100元就可以买下来了。另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爱喝普洱茶的消费者要算有口福了。由于普洱茶的特点,积压一方面让价格下来了,另一方面品质却没有受到影响,在经销商专业的保存下,品质反而会更好。”

编后:

  今冬的礼品茶市场或许可以给普洱茶经销商带来些许暖意,但尽早消化普洱茶过热遗留的大量“库存”,还需要有关部门在推出各项标准的同时,切实拉动市场消费。


>>相关链接

  编者按:普洱茶不是被炒作的万灵药,当然,更不可能是毒药。对于媒体而言,必要的食品安全监督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过分夸大农副产品的部分问题事件,伤害到的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个产业和参与其中的各个环节的劳动者,包括农民。同样,过分夸大甚至神话茶叶的功能性也会伤害到这个产业。对于茶叶而言,其有益身体健康毋庸置疑。但就普洱茶来说,其保健作用和收藏功能曾被一度过分夸大,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消费者和读者而言,需要了解的是真实的普洱茶。

茶院士陈宗懋驳“普洱茶含氟超标”正确认识普洱茶

  12月1日,大连《新商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长期饮普洱茶易致骨质疏松》的报道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说,普洱茶里含氟量太高,甚至超过国家标准60倍,长期服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不适合中老年人。” 报道一出,立即在茶界引起争议。陈宗懋院士声明,从没说过此话。

  中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表示,普洱茶含氟量处于低水平。多数茶叶都含氟,适量含氟十分正常,对预防龋齿等有一定功效。 

  12月1日,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接到了大连茶友们的电话和短信,他认为从常识和科学来讲,此文都不属实。陈宗懋院士读完报道,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属实:“我国已有的茶叶中氟的限量标准为300mg/kg。如按报上说的‘超过国家标准60倍’,那普洱茶中的氟含量要高达18000mg/kg。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造谣和天大的笑话。” 

  事实上,不止是普洱茶,绝大多数茶叶都含氟,因为茶树生长的土壤和空气环境,都有氟化物。有科研人员调查表明,嫩叶茶比老叶茶的含氟量低一些。适量的氟对人体是有益的,不仅可防止血管钙化,还可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龋齿等。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饮茶导致氟中毒或“骨质疏松”的事件。 

  此前,为保证普洱茶的质量,云南省普洱市质监局就制订了茶叶加工过程中含氟量“F≤260mg/kg”的标准,已属低含氟茶。而国家茶叶氟含量标准为“F≤300mg/kg”。 

  (摘编自《都市时报》)

 

云南普洱茶质量抽查100%合格

  从今年2季度开始,云南省质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茶叶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12月2日,云南省质监局对外宣布,此项工作已全部结束,在抽查中产品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7.3%。其中,普洱茶生产企业抽查127家127个批次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为100%。

  此次抽查重点是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叶生产企业,抽查的产品是以普洱茶为主的各类茶叶,涉及版纳、普洱、临沧等云南省茶叶主产区主要的茶叶生产企业。云南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抽查中,产品包装标识不规范的问题较为普遍。在此次抽查的216个批次产品中,有81个批次产品实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而包装标识不规范,占抽查产品总数的37.5%。同时,少数产品水分超过标准规定要求。在抽查的216个批次产品中,有5个批次的红茶水分超标,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占抽查产品总数的2.3%。从检验结果来看,云南省茶叶产品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7.3%,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水分,影响茶叶产品质量的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农残全部合格。尤其是所抽查的127个批次的普洱茶产品中,实物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100%。(王淑娟)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