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亢村村支部会议室。
一个专家在小黑板前不时写写画画,教得认真;村民则像小学生一样在随身带的小本上记得仔细,听得专注。会议室内外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这是记者最近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亢村看到的一个热闹情景。
前来授课的专家是北京农学院的教授晁无疾,他已经多次来土门镇给群众讲授葡萄种植管理技术了,这次他讲课的内容是葡萄采后管理。全国各地请晁教授讲课的地方很多,因此常常要提前一个月联系他才能确定上课的时间。但他每年都要来土门镇讲课,这次从北京来临汾时,有一段路程坐火车没有买到坐票,就硬是站了几个小时赶来土门镇。下了车还没顾上好好休息,晁教授就马上到葡萄地里了解、熟悉情况,为接下来的课程认真备课。
是什么原因使得晁教授对土门镇这样眷顾呢?晁教授说,是彩虹果蔬专业经济合作社让他和这里真正结缘。
彩虹架起致富桥
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临汾市尧都区果树成荫、花香四溢,便享有了黄土高原“花果城”的美誉。在“花果城”的西北部就是尧都区土门镇,2006年8月彩虹果蔬专业经济合作社在该镇供销合作社领办下正式成立。
目前土门镇主打的葡萄品种是红提,尽管该葡萄的原产地是美国加州,但土门镇的葡萄品质丝毫不次于美国本土的葡萄。晁教授拿着游标卡尺夹着葡萄高兴地给记者看所测的直径,他说这样大直径的葡萄即使在美国也不是很容易见到的;由于土门镇适宜的气温和土壤条件,因此所产红提葡萄穗大、色泽艳丽、质地脆硬、含糖量高,甚至一些地段葡萄品质已经超过了美国当地的葡萄。看到在自己的指导下产出这样好的葡萄,晁教授感到很欣慰。
优质的葡萄给合作社社员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张全龙告诉记者,社员吉国喜种了3亩红提葡萄,今年销售葡萄所得近4万元。“今年一亩葡萄卖个上万元的社员挺多的,即使差点,一亩地葡萄也能卖个6000元以上!”说起今年社员们卖葡萄的收入,张全龙满脸的自豪。张全龙说,现在葡萄有这样好的销路,几年前真是无法想象。2001年尧都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土门镇确定了发展红提葡萄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2004年葡萄面积已经达到8000多亩。但是当时由于缺乏技术管理,果品质量不高。“那时收的葡萄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都称不上商品果,所以拿到市场后,也就是几毛钱一斤。”价格的不理想,再加上销售渠道的不通畅让一些果农信心不足,2005年出现了砍伐红提葡萄的现象,8000多亩一下子减成了3000亩。
这个情况引起了尧都区社和土门镇基层社干部职工的关注,大家认为不能眼看着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流产,应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充分依托供销合作社的基础,结合农业产业化特点,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摆脱不利局面。尧都区社主任王育红和张全龙等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到周边葡萄产区学习调研,同时定期聘请各地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管理。
“2004年的时候,土门镇下了场冰雹,地里的很多葡萄都被打掉了。那时咱们供销社还负责一个葡萄协会,当时协会会员的葡萄基本没受损失,因为大伙用了由供销社联系购买的防冰雹纸袋。尽管协会外的不少果农也给葡萄套袋了,但由于他们的纸袋不如供销社提供的纸袋质量好,所以防冰雹效果并不好。”于是不少果农找到张全龙,大家说搞来搞去,最终还是要依靠供销社,希望通过供销社进一步把大家组织起来。2005年,在葡萄协会的基础上,供销社主动筹办了土门镇葡萄专业合作社。2006年8月彩虹果蔬专业经济合作社又正式成立。从2005年到现在,3年间通过彩虹果蔬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土门镇葡萄产业为当地果农搭建了一座致富的金桥。
合作事业聚人心
谈到2008年不少果农每亩销售一万多元的秘诀时,张全龙说主要归功于葡萄前期投资和技术管理到位。果农单家独户进行生产时,一般科技意识不强,技术管理不能到位,最终葡萄品质上不去,忙碌一年也卖不了好价钱。但把大家组织起来,搞专业合作社后,统一培训技术管理,就容易把质量搞上去。“2004年防冰雹纸袋的事,让大家觉得跟着供销社搞合作社没错!”于是难事变成了易事,到目前为止该合作社已经有社员216户,辐射17个行政村。
2006年5月以来,合作社先后聘请晁无疾教授等专家,20多次来土门镇向果农现场示范和传授葡萄栽培技术,培训覆盖14个行政村,培训果农1500人次。合作社还购买了葡萄栽培技术管理图书和光碟,免费供果农借阅和观看。同时合作社还充分发挥供销社资产、人才、经营、网络等资源优势,主动为果农提供优质的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为了确保农资质量,合作社与国内农资知名企业和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向果农公开承诺“假一赔十”,保证果农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商品。经济困难的果农还可以从合作社赊销农资,等葡萄销售后,再返还货款。“2001年搞葡萄的时候,我们从附近的曲沃县引种,还聘请那里的技术员过来指导。现在呢,反而是曲沃那边过来向我们学习引种栽培的人越来越多。”
晁无疾对供销社领办的彩虹合作社感情很深,他对记者说,合作社真心为果农服务,所以他更要支持合作社的工作,把最好的技术教给果农们。在一家果农的葡萄园里,晁无疾现场讲解示范完秋冬季葡萄修剪要领后,果农们七嘴八舌询问晁教授是否下次还来土门镇。晁无疾一边嘱咐果农把剪下来的葡萄枝条妥善收存来年做育种使用,一边幽默地说:“只要你们都加入合作社,支持合作社的工作,我下次一定来。”
万亩红提映太行
近来年彩虹果蔬专业经济合作社的红提葡萄越来越有名气,为了打造土门葡萄知名品牌,合作社于2006年申请注册了“岔口河”牌商标,目前销售范围已经拓展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2007年初,合作社代表临汾市供销合作社参加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展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8年1月,合作社还被国家人事部、全国总社评为“2007年度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
尧都区供销合作社主任王育红说,在指导社员开展生产的基础上,合作社在亢村建立了占地50亩的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目前已定植23个早、中、晚熟葡萄系列品种。合作社计划2008年底再发展50亩基地,逐步配套实施节水灌溉、路面硬化、绿化工程,建设温室大棚栽培葡萄,建立储藏冷库,开发观赏盆景葡萄。通过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确保市场实现全年葡萄供应,并力争几年内土门镇红提葡萄产业规模达到万亩以上。示范基地通过一年规划,两年见效,三年上档次,逐步达到集约化生产、培育试验、示范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示范基地,从而促进土门红提葡萄标准化生产,打造晋南乃至山西全省葡萄产业中心及种苗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