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美称的丹寨,不断延长产业链,今年秋冬种投入资金2318.68万元,着力打造1.5万亩“茶产业长廊”。
茶叶,是丹寨的特色优势产业。黔丹、醇香园等省名优产品,清香诱人、品质纯正,市场供不应求。2008年,该县迎来历史性机遇,被列入全省20个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10个财政资金整合试点县,茶产业项目被批准立项,成为迄今最大的农业产业项目。同时,丹寨被列入黔东南州〈麻江下司—丹寨羊甲〉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带,州里将整合全州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建设。该县抢抓这一机遇,因地制宜,将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富民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打造。利用城江至交圭、龙泉至扬武总长40公里沿线,人口集中,地势平坦的荒坡,旱地和低产低效林地,连片开发1.5万亩基地,实施茶叶优良品种和高标准规范化种植,以点带面,引领全县茶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茶产业长廊”分两步实施。在重点抓好现有的3415亩茶园的抚育管理的同时新建11585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8000亩。在投资预算上,总投入2318.68万元,其中省级茶产业项目资金65万元、中央财政农业产业项目资金591万元、整合县级部门财政支农资金1125万元、实施企业和农户投入537.68万元。同时,把茶叶产业纳入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范畴,把茶叶加工企业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在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上给予贴息或部门贴息;将茶园良种推广纳入良种补贴;将茶叶机械购置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实行用地、用水、用电补助等优惠政策,优先考虑茶叶建设用地,鼓励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茶产业长廊”,是丹寨生态农业最大品牌。该县蓄势待发,以之为载体精心打造绿色家园。日前,已在城江村培育优质无性系茶苗60亩;拟在高要、刘家、中营、乌地等8个村寨各建一个年生产能力运行5吨的名优茶加工厂,为“长廊”筑起天然屏障。(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