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天津茶馆听郭德纲说相声

赵西岳

  前一阵到天津小游,看完了几个景点,品尝了正宗的狗不理包了,又吃了十八里街的天津大麻花。让我最心仪的事,莫过于去天津茶馆听几段相声,体验一下天津的茶馆文化。热情的出租车司机给我推荐说,去和平路新估衣街64号的谦祥益茶楼听相声,那才是原汁原味的享受呢!

  天津的茶馆文化始于清朝中叶,三水(海河、卫河、子牙河)汇流的地理环境和五方杂居的人文环境,构成了天津人特有的文化生活。清朝中叶,天津的漕运和盐业快速发展,天津已成了商贾云集物阜民丰经济发达的北方重镇,并有“地当九河要津,河通七府舟车”之誉。为丰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茶园(茶园、戏园二园的合称)便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最能代表市民文化口味的演出形式,便是相声、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韵大鼓等曲艺节目。戏好、角好、水好、茶好,成了天津茶馆的特色。一代曲艺名家如马三立、骆玉笙、王毓宝等,他们不仅得益于天津茶馆文化的丰厚滋养,也为天津茶馆业的长盛不衰,增添了动力和光彩。

  位于和平路上的估衣街虽然不长,但一看就知道它的历史却不短。一街两厢尽是老商号的牌匾,特别是挂满五颜六色的绸缎幌子,让人有一种回归到上世纪30年代的感觉。谦祥益文苑茶艺楼就位于这老街的中段。谦祥益原本是天津有名的绸缎庄,属天津“八大祥”之一。2002年估衣街重建时,谦祥益应时改建成了如今的二层茶楼。

  我早早购了票,下午六时许便随着络绎不绝的观众,来到茶楼。一进茶楼,扑面而至的是过厅的彩绘。过厅的两侧是用红、绿、蓝、黄等鲜艳色彩绘就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曲故事画面,让人一下子就被这样的艺术氛围所感染。演出大厅约有200平方米,厅里摆放了20多张墨漆八仙桌,同样黑色的直靠背木椅环桌而放,那就是观众席了。桌号位置与票号相同。我按号入座后,便有“茶博士”用一个“茶船”端上茶壶、茶盅,让你选好茶叶,旋即给你冲上茶水。

  我环顾四周,皆回廊环绕,彩灯锃亮,古香古色,典雅恢弘。前方凹型的部分,是一个精致得体的小舞台,舞台面积不大,但灯光明亮,台口敞阔,这样的视角给人以舒适感。舞台背景的天幕上,有醒目的“谦祥益文苑茶艺楼”字样,并配有戏曲脸谱造型,体现茶楼的文化内涵。舞台两侧有联曰:“忙里偷闲聊将歌舞悦耳目,苦中作乐暂以茶茗宽心怀”。品之,便有了好心情。我右侧的一位老观众是天津人,也是“谦祥益”的常客。他告诉我,天津市曲艺团和“谦祥益”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每周都要在这里演出两次,每次必有名角出场,因此,这个茶楼就拥有了一批相当稳定的铁杆票友。今晚,是郭德纲的专场演出。我一听,心里顿时乐极了。

  说起郭德纲,这可是个在京津乃至全国曲艺界一炮走红的相声明星。他因呼吁“相声应回归茶馆”,让相声在京津茶馆里火了起来,并一直备受青睐。这话确实不错,看看身边满堂堂的观众,不都是冲着郭德纲而来的吗?正寻思,只听“啪”的一声,醒木响了。在雪亮的灯光下,一胖一瘦俩长衫打着脆响的竹板出了场。这是茶馆演出的老套子,那叫快板书打头阵,先出来吊吊场子(也叫垫场戏)。那两个说的段子是《戏说三国》,竹板打得娴熟流畅,包袱抖料出奇幽默,不一会便掌声鹊起。随着喝彩声,还真有人“喷”起来。我身侧的老者对我说:“这一胖一瘦,是九河相声团的老搭档,说的是王派(王毓宝)的经典段子,每次都叫座。”说完了快板书,舞台上打出了电子字幕:“郭德纲相声大串烧”,瞬间,场内一片欢呼。只见舞台中央的桌子上摆了相声道具:折扇、醒木、手绢等,郭德纲和他的搭档于谦,身着绛紫色长袍马褂,一个光头,一个蓄发,折扇一摇,醒木一拍,滑稽老到的眼神,便让场内观众睁大了眼,屏住了呼吸。这两位相声演员,先夺了观众的情绪。接下来便是一段段绝妙的表演。由于是“精品大串烧”,二人一气就串了《我要幸福》、《论捧逗》、《我是黑社会》、《天下无贼》等八个段子。每个段子说不上三四个回合,就抖起包袱来。每抖一次,场下便乐成一团,有老观众一兴奋,就来个抢角儿,即没等台上抖开包袱,他抢先抖开了,惹得观众开怀大笑。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现场抢角儿的情况,在专业术语中称“现挂”,这是茶馆相声演出中的一个特色。而在说《我是黑社会》一段时,连同我在座的观众,都笑喷了。抢角儿、接茬儿的大多是年轻人,可见这茶馆让年轻人也渐渐开始接受民俗文化了啊。

  转眼间,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郭德纲、于谦的专场大串烧,虽多次谢幕,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为答谢观众,二位又加说了一段新词《要命的相声》,帷幕才在持久不断的掌声中徐徐降下。我离开座位时,想起了喝茶,而茶已经在精彩热闹的演出中慢慢地凉了,但我心中的相声却永远热在茶香的回味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