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昔时邛崃茶馆

彭德宇

  昔时,四川邛崃县城每条街约有茶馆三、四家,平时较为清闲,冬季暖暖的阳光铺洒于茶倌身上,自然泛起一阵短暂睡意,街上闲逛,总能看见茶倌们躺在“马甲椅”上的憨态睡姿。 

  逢上赶集,小茶馆生意顿时变得火爆。 茶倌们早早便起来生火,炉灶旁边的焦煤堆积如山丘,茶倌一铲铲将其往炉灶上方的炉眼里添加,须臾工夫,整个炉膛的火焰就将茶倌的脸膛映得通红。壶里冒出的蒸汽转瞬在茶坊间迷漫开来,渐次取下关闭的铺板,一天营生拉开帷幕。 

  对于耕作田间地头的农村人来说,赶集不失是一种乐趣,无论购物与否,往城区一逛悠,看看当下流行趋势或听听市廛井俚小道新闻,无疑都是辛勤劳作后一番舒坦的放松。而某些稍上年纪的老者,一杯茶钱断然不可或缺,进城坐茶铺成为他们赶集日子里的必修课。 

  茶馆大都临街,多为木结构低矮平房,屋梁蛛网密布,桌面因渗漏茶水长期浸泡,早被茶垢污渍掩磨了原有本色,邋遢自不待言,但决不妨碍茶客们对坐茶馆的情有独钟。 

  朝晖初露,茶馆早已人声鼎沸,掺和着竹椅四腿摇晃的吱呀声,场面一片聒噪。随着赶集归来的茶客陆续光顾,斑驳的墙壁或龌龊的旮旯,便开始杂乱堆放赶集后的收获:钉耙、锄头、簸箕、扫帚……不一而足。茶倌忙前忙后,吆喝声此起彼伏,众茶客三五成群圆成一桌,若有聚众,便挪动茶桌并排一列,绕围坐下。 

  拮据者自带茶叶,如此,茶钱略为便宜。再者,索性开水一杯,照例不妨碍他们茶馆里的情趣:高谈阔论者有,窃窃私语者有,闭目养神者有。茶客们大都携带烟杆,卷裹好烟叶,并不相互敬递,塞进烟嘴,各自悠闲地吞云吐雾,他们自嘲叶子烟能止咳化痰。烟雾飘进喉管,痰也多起来,地面是茶客们的天然痰盂,污秽狼藉是昔日茶馆的一种“特色”,混杂的气味氤氲茶馆,空气里弥漫着市井的味道。 

  茶馆有茶馆的规矩:若是茶友,先到者与后来者付茶钱理所当然。先到者势众,大凡都要争着给付,这样,茶馆里众生百态的举止,就难免叫人觉得滑稽:熟客跨进,众人不约而同齐吼:“收我的!”诚心付钱者,定会手足麻利掏出茶钱,毫不犹豫递向茶倌;若有在付与不付之间徘徊者,那夹着钞票的手臂便悬在空中作前后收缩运动;还有原本就不想付者,一般就装腔作势扯着喉咙干嚷,手放在兜里作掏钱状,半天却不见茶钱现身——只是如此虚情假意不能经常,否则会被茶友们戏谑为“相公”,这种人在茶馆里注定要受鄙视,众人往往用不再搭理的方式以示惩罚。没有人脉,就失去了坐茶馆的意义,以身试“罚”者也属凤毛麟角。好在茶倌久经世故,察言观色中自然明晓谁诚谁伪,接过茶钱,茶倌拖长声调唱吼,某某茶钱某某开喽,于是,付钱人心安理得,被付人面有容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