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1月12日—18日),由于市场担忧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经济陷入衰退,并抑制居民对纺织与服装的需求,从而导致棉价持续走弱。受此影响,国内棉价也在周初创新低,主力905合约最低至10240元/吨,但随后在中国政府数次明确表达托市决心后,郑棉止跌反弹并连续五日收阳上涨。截至11月18日主力905合约报收于10750元/吨,较前一周下跌50元/吨,其持仓减少26470吨到168490吨。同期郑棉总成交量增加1023550吨至3502570吨,总未平仓合约减少72570吨到349590吨,日均换手率到180.19%。从上周市场来看,市场人气有逐渐回暖趋势,由于棉价远离收储价格和与政府托市意愿背离,空头开始逢低离场,但多头信心仍未完全恢复,导致郑棉减仓反弹,市场仍处于弱势格局中,对有卖方减仓主导的上涨不可过于乐观,谨慎看涨为宜。
由于出口订单因为金融危机而大幅减少,下游市场低迷导致棉纱价格持续走跌,纺织企业面临困境抑制了对皮棉的需求,而收储有没有覆盖所有棉花,导致国内现货棉价持续下跌。截至18日CCI 328指数下跌557元/吨至10411元/吨。但11日与13日政府两次明确表达托市的决心,表示将适时增加收储数量,并建议棉农不要急于低于成本价售棉,从而对严重超跌的郑棉形成支撑,现货棉价跌势也有所放缓。同时中国政府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投资4万亿用于基础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预期市场将逐渐回暖。据了解,受政策利好影响,近期部分地区棉价有止跌回暖迹象,而部分企业也减缓了售棉进度,此虽不足以使棉价摆脱弱势格局,但超跌的郑棉止跌横盘筑底的概率增强,预期短线的上涨将延续。
虽然国际棉价大幅下跌,但由于年度末期可用配额减少,同时配额多为滑准税配额,导致进口成本并没有随棉价的下跌而下跌,10月中国仅进口9.6万吨皮棉,创2006年11月以来新低,不论从数量还是从价格上分析进口棉都不足以对国内棉价形成压力。同时中国政府明确表示2009年严格控制进口棉花数量,除89.4万吨的1%进口配额外,基本不会增发进口配额,这样国际棉价对国内棉价的影响力将大幅减弱,郑棉将逐渐摆脱周边市场的影响,在中国政策利好的支撑下走强。
在期现价差方面,随着郑棉的破位下跌,郑棉903合约与CCI 328指数价差扩大至18日的174元/吨,但现货价格依旧处于下跌趋势中,这样随着期现价差的扩大郑棉上行压力将增加。而期现价差最大至497元/吨,如期现价差扩大至400元/吨以上,短线多单考虑获利破平仓离场。
技术上郑棉止跌反弹,各项技术指标逐渐转强,市场人气有回暖趋势,短线的上涨将延续,建议持有郑棉合约,逢低仍可继续买入。 (杜 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