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卖棉难”背后的产业恶化

□木 易

  今年的新棉市场,棉农“卖棉难”问题死灰复燃,并且越烧越烈,棉农苦不堪言。然而,今年棉农所遭遇的“卖棉难”又与往年有着很大的不同。往年棉农“卖棉难”主要是因为掌握不了棉花销售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市场完全被棉花企业掌控,棉花企业给出的棉花价格不能达到棉农的心理预期而导致棉农惜售;而今年,作为中间环节的棉花企业似乎对新棉市场也无力掌控,即使棉农有意赔本儿卖,棉花企业也不肯出钱收购。

  毫无疑问,棉农“卖棉难”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国内整个棉花产业链条的举步维艰。

  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组对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新疆等地19个产棉大县、131户植棉农户、19家收购加工龙头企业19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棉花市场处于深度恶化状态,“三无”导致三个“停止”和“三难”局面——“棉农无法卖、轧花厂无法收、纺企无法买”,造成三个“停止”,即停止收购、停止加工和停止销售,导致“卖棉难、收棉难和用棉难”的恐慌局面,市场信心进一步下降。

  目前,无论是企业还是棉农积极应对困难的信心逐渐降低,关门歇业等消极的因素已经普遍存在。为了保护棉花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的顺利销售,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增收,当务之急是恢复市场信心,重振市场信心。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请政府大力出手,采取全方位的救市措施。呼声主要集中在追加收储棉、增加贷款、提高收储价、实行良种补贴等方面。

  “种的不敢种”,“收的不敢收”,“卖的无人要”,遏制深度恶化刻不容缓。


棉农“卖棉难”问题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11月16日,署名为“朱抢抢”的网友在湖北仙桃社区发帖《谁来救救仙桃的棉农们》,称其仙桃老家的父亲,因收购价太低而囤积的棉花,在夜里被人盗走了一部分,并期望棉花收购价有所回升。

  11月13日,在浙江杭州打工的天门人唐先生在杭州网发布消息,为家乡棉农寻找销路,希望省去中间环节,把棉花直接供货给对口企业。

  11月4日,署名为“nq1209”的网友在荆楚网东湖社区发帖“帮助湖北棉农,请你亮出高招来”,短短几天时间里,网友点击过万,有70余条回复,不少网友为棉农献计献策。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