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收成错不了,邱庄的人们都在忙着拾掇自家的大粮仓。
“老七,不在家收拾仓子这是忙啥去?”“哦,上那边……”在河西沿住的刘老七应了一句就匆匆往东边走去。一向愿意说笑的刘老七,今儿这是咋了?
刘老七的儿子大柱今年28了,对象介绍了一个又一个,就是不成。大柱人长得精神,又能干,老七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在屯子里也不比谁差,眼瞅着和大柱年龄相仿的姑娘、小伙儿相继都结婚了,有的孩子都两三岁了,老七能不上火吗?问人家女方,我刘老七家差啥?女方都没说出来差哪。精明的刘老七糊涂了,儿子这不要打光棍儿吗!他琢磨了一早上,也没想出个子午卯酉来。索性,往怀里掖了盒烟,决定找村里的“名媒”张一勺问个究竟。
这个张一勺大名叫张一贵,能说会道,经他说的媒是“一勺成”。
寒暄了一会儿,张一勺拉长了腔儿:“七哥,你今儿到老弟这来有啥事儿呀?”刘老七嘿嘿一笑:“还不是为你大侄婚姻这个事吗?”听说这事儿,张一勺面露难色:“给大柱介绍好几个了,都没成,我这名儿呀,都快坏在你家这儿了。”刘老七见状,赶紧从怀里掏出烟:“老弟抽着,你说我儿子要样有样,要活有活,咱家条件也不比谁家差,那人家咋说啥也不同意呢?”张一勺瞅着刘老七的脸,“人家都说了,孩子的婚事问题不在孩子身上……”“那差在哪呢?”刘老七急切地问。“这……”“张老弟,我儿子的事都要急死我了,你尽管说。”“那我说了?在你身上!”“在我身上?”刘老七一下子懵住了。
“听说你家不是信用社里的信用户?”张一勺话锋一转问道。“哦,有那事儿,那不是前两年么,我一个家在外地的小舅子要养猪,钱不宽裕,我就用我的名在信用社贷款5000元给他养猪,本来猪养的不错,可谁知他出了车祸,人没了,这个贷款也就没还……。这……这和我儿子娶媳妇有啥关系?!”老七一脸的无辜。“说出在你身上,你还不服气!人家姑娘找婆家谁不想发家致富?咱村儿里的人哪个不是靠信用社发的家?现在你可好,全村就你自己不是信用户,自己把发家的路堵上了,姑娘谁乐意往你家嫁?现在来说,婆家不是信用户,说出去也不好听。再说了,你那办的叫啥事呀?信用社把钱贷给的是你,又不是贷给你那小舅子,是你把钱借给你小舅子了,你不还贷款还能说出理儿去?你这么办事谁敢和你结亲家!”
刘老七惊得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张一勺依旧不紧不慢地接着说着,“我说的话儿七哥别往心里去啊……”“多亏老弟的这番话呀,我还觉得自己挺精,闹了半天干了件蠢事,差点耽误了孩子的大事儿,”刘老七握了握张一勺的胳膊,“我知道该咋办了,我这就上信用社去!你大侄的婚事还得让你操心啊。”
刘老七走了,张一勺笑眯眯地抽了一口烟,吐了一个欢快的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