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的茉莉花茶情

长羽

  有一次,看赵本山演的小品。问:茶叶用英语怎么说?答:Tea。问:绿茶用英语怎么说?答:绿Tea。问:那花茶呢?答:花Tea。看后大笑的我不禁想起考大学时学英语的情形。

  我生长在北方一个小城市,每当冬天来临,满天飞舞的雪花,不一会儿就把整个城市粉刷成银白色,感觉很美。记得高考那一年的冬天,距离高考的日期就差几个月的时间了,可是我的英语成绩始终上不去,每次测试很少及格。为此,老师鼓励我说:“只要你的英语成绩提高了,以你现在的总成绩一定能考一个很好的大学。”那时的我充满对大学的渴望,便暗下决心,学好英语。但是每当我学习英语时总感觉无从下手,心情很烦乱,不能集中精神学习,每当这时,细心的妈妈便给我泡上一杯茉莉花茶。我喜欢喝茉莉花茶,更喜欢闻茉莉花香,把杯子捧在手里暖暖的,轻轻一闻,一股清香淡雅的茉莉花茶香扑鼻而来,让我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味,在一展翠绿的青茶之上,散落着几朵洁白幽香的茉莉花,是诗、是画……细细啜上一口,滋味醇厚鲜爽,顿时让我心旷神怡,精神百倍。是茉莉花茶陪伴我走过了枯燥却很充实的高考岁月。

  上大学时的我对茉莉花茶仍情有独钟,每当去图书馆看书,便为自己冲上一大杯茉莉花茶随身携带。一次在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了关于茉莉花茶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创制了茉莉花茶。陈古秋为什么想出把茉莉花加到茶叶中去呢?其中还有个小故事。有一年冬天,陈古秋邀来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正在品茶评论之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那包茶,请大师品尝。冲泡时,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笑着说:“陈老弟,你做下好事啦,此乃茶中绝品‘报恩仙’,过去只是听说,今日才亲眼所见,这茶是谁送你的。”陈古秋便讲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并请邻居帮助她搬到亲戚家去。一晃三年过去,今年春天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赠送的,当时未曾冲泡,谁料却是珍品,大师说:“这茶是珍品、是绝品,培制这种茶要耗尽人的精力,这姑娘可能你再也见不到了。”陈古秋说当时问过客店老板,老板说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两人感叹了一会,大师忽然说:“为什么她唯独捧着茉莉花呢?” 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将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制出了芬芳诱人的茉莉花茶,深受北方人喜爱,从此便有了一种新的茶叶品种茉莉花茶。这个传说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间第一香”。

  参加工作已经几年了,茉莉花茶仍默默地陪伴着我。每当工作之前,给自己冲上一杯浓浓的茉莉花茶,闻着那茉莉花茶的清香开始一天的工作。记得有一次,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参加了英语口语培训班,授课的口语老师是一位从南非来的男士,个子高大,风趣幽默,上课却很认真。每到课间之余,他常和我们聊天,谈吐之间了解到他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培训结束时,我送给老师一袋茉莉花茶,老师高兴地用中文连说:“谢谢”,还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中国Tea,Good!”,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说:“中国Tea,NO.1!”。

  现如今,我已是而立之年,手捧着醇香的茉莉花茶,不经意间回想起往事,幡然顿悟:其实生活就像喝茶一样,需要慢慢地品啜、细细地去回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