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宿州:新棉收购进展迟缓


  本报讯  受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收购价格偏低、棉农惜售以及收购资金紧缺等因素影响,宿州市新棉收购进展迟缓。

  今年宿州市棉花喜获丰收,然而,在新棉收购的旺季里,市场却异常低迷。昔日各收购站点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今年已无踪影。至10月20日,全市仅收购皮棉4000吨,约占年预计收购总量的9%,不足去年同期收购量的3成。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主要为:一是棉田面积缩水。国家虽然给全市30万亩棉花良种补贴,各级政府也大力引导扶持,但受棉花比较效益偏低和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与上年的植棉面积相比,仍减少15%左右。二是收购价格偏低。目前,各收购站点的籽棉价格是2.80元/斤,龙头企业的基地合同棉收购价是2.85元/斤,较去年均价3元/斤,下降6%左右,并有继续下滑的趋势。由于纺织企业运行困难,流通企业亏损增大,加之缺少棉籽、棉短绒等副产品价格支撑,棉花市场近期难有起色。三是棉农惜售情绪较重。今年由于化肥、农药的价格大幅攀升,植棉成本每亩上涨120元左右,加之各种农产品的价格都在上升,棉价的低位运行,棉农难以接受。价低棉农不愿卖,价高企业不敢收,这是全市新棉上市面临的主要矛盾。四是收棉资金匮乏。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棉花收购资金普遍紧缺,大都是自筹资金收购。即使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做到“双结零”,仍然很难从金融部门贷到收棉资金。(拂  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