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收储难动棉农心
苏棉收购依然疲惫

  国家决定以每吨12600元的价格增加收购棉花100万吨的“救市”方案出台后,并未让近乎沉睡的苏棉收购市场觉醒。大批的收购企业依然门可罗雀,车旷人稀。

  据了解,10月底、11月初江苏主产区棉花收购价格在2.50元/斤上下,照此价格计算,折合皮棉成本无论如何也在12600元/吨以下,只要农民愿卖,棉花企业哪怕卖家变产也要拼命收购,可惜农民有农民的小九九,死活不卖了!因为,按籽棉每斤2.50元计算,今年江苏主产区大多数农民亩植棉收入难过1200元,而农户在每亩棉田的物化加人工投入(人工仅按每天40元的低价位计算)之和也在1200—1350元之间,植棉亏本对大多数农户来讲已成事实。虽然棉花不象粮食那样转化途径多,但过于悬殊的粮棉比价,使农民的植棉、售棉信心空前低落。许多农民将棉花晒干储存起来等待棉市回暖,这也似乎成了棉农对抗棉花市场的一种习惯作法。在时近“立冬”的日子里,江苏棉花主产区鲜有售棉人,而沿着农庄挨家挨户走走看看,家家户户均有不等的棉花囤积。

  大丰新丰镇的农民对笔者说,明明的亏本交易谁做?大家都把棉花放起来等,我何必做出头鸟儿?钱花出去了,汗淌掉了,让我们割肉卖棉花,不干!

  西团镇九一村的几位村干部也反映,大多数农民不能接受现行的棉市收购价格,持棉惜售已成为一种普通现象且有蔓延之势。

  造成棉花收购市场之现状的还有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在公布第二批以每吨12600元收储100万吨的利好消息的同时,通过媒体透露的按此收储价反推的籽棉收购价格为2.70-.2.80元/斤。可这样一个令棉农兴奋的好消息并没有得到实现,眼下收购企业打出的收购价格难见每斤超过2.60元的。在这个信息高度畅通的社会,国家的利民政策难沐棉农,农民除了不解,也只能放棉不卖了。

  当然,也不能说棉花收购企业低价收进籽棉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从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棉企当然希望原料成本价格越低越好。再有,收储也非定海神针,棉市动荡因素依然存在,棉企面对市场变幻,经营效益无法保障的情况依然存在,而未来市场价格走势如何,制约成本的棉副行情如何发展等等,棉花企业均要面对。所以,棉花企业更寄希望于棉花价格的宁低勿高。此外,按现行皮棉价格,收购企业以每市斤2.50元的价格收进籽棉,销售利润也是有限的。如果是自筹资金,利息率高、库存时间延长、保管费增加,其销售的利润空间还会缩小,所以,收储的恩惠在棉花市场上实在是“僧多粥少”。

  应当肯定的是,物价的全面回落,经济的发展减缓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通现象。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之下,棉花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都要对自已的欲望打打折扣,“共度时艰”应成众意,依赖于一方去背负重压不现实。               (朱明贵)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