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谁撼动了市场多米诺?

本报记者 吴 江

  10月底山东潍坊的天气出奇的好,几天来的艳阳高照,仍然抹不去人们心头的阴霾。在第九届磷复肥产销会上,前期停车、没停车,抑或是检修的厂家聚集在一起,抱怨之声随处可见。“现在整体大势都不好,销售也都不动。”特别是原材料和复合肥库存双重压力,使一些企业喘不过气来。

  “我们不是渲染这种情绪,今年实在是太可怕了!”在市场一轮紧似一轮的跌宕起伏中,复合肥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行业洗礼。在种种忧虑中,信心逐渐被侵蚀,格局重构正在发酵。

  原料惹祸上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陕西复合肥企业老总,给化肥原料行情下了结论。“今年都是原料惹的祸。”之后他又愤愤不平地补充了一句。今年的复合肥行情源于原料大涨后的大跌。特别是当巴拿马船型海运日租金水平从几万美元跌至几千美元的时候,谁还会对原料价格抱有多少信心!2007年年底原料开始爆涨之时,就注定了复合肥今天的局面。

  2007年年底,硫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乃至钾肥、尿素的价格全线“飘红”,企业纷纷大量“吃”进原料。由于价格上升、资源紧缺去年没有拿到资源的企业,今年年初也开始抢着购进,忙着提前打款储备原料。直至今年9月,硫磺、磷酸一铵等价格一降再降,囤积了大量原料的生产企业被抛到深渊。

  这种局面并不是没有征兆,当一些大型流通企业和资源省份原料企业纷纷急于将原料出手时,颓势已经初现端倪。

  “今年原材料行情和信息尤为重要。”湖北源丰化工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林毅肯定地说。他认为,作为一个复合肥生产企业来说,销售和贷款还是其次,原料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复合肥卖10元,你不可能卖到12元,你只能卖9.8元甚至是9.5元才有优势,所以,原料采购和储备是每一个复合肥生产企业的命脉。”源丰化工公司在风暴降临之初,通过与业内高端客户的信息沟通,就对行情迅速做出准确判断。9月中旬,他们正式通知供应部门,放慢原料采购节奏。“由于目前降价的尿素、磷酸一铵和氯化铵公司都没有库存,所以没有对企业造成损失。”这一刻,林毅的嘴角浮现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山东迈金农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青与林毅颇有同感。“今年的原材料价格和信息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在行情走跌初期,我们就已经从大量的市场情况中得出了结论。目前,公司没有任何原材料和产品库存压力,企业可以轻松面对这个市场。”对记者说这一番话时,叶青的脸上同样透着一股子的轻松。

  信息社会信息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人都不言而喻,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的准确分析。当硫磺、一铵等市场价格发生暴跌,引发市场一波又一波的甩货,就注定了下游产品的价格变化。如果说,许多生产企业预见了这种形势,那么这种信息折射到流通环节的反馈却缓慢了许多,一些企业的终端库存让人乐观不起来。

  库存如鲠在喉

  很多企业认为,目前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市场,症结就是复合肥库存。“化肥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库存。”由于前期行情的日益看涨,流通环节大量囤货,导致前期库存和目前销售停滞积压的现有库存大量堆积。一位国内大型化肥企业的区域销售经理说:“今年上半年,甚至到了秋天,大家都对化肥上扬态势非常看好,很多经销商都存了大批量的货。”直至原料下跌,农民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价格开始进入下行空间,导致农民和零售店的观望、销售停滞。即使农民需要用肥购进,也是按斤论价。这更让化肥市场雪上加霜。

  一家国内知名化肥龙头企业的威海大区经理说:“目前市场走货量很小,今年复合肥的销量减少已成定局。经销商把库里的货已经清理干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会进货。由于动态的社会库存量少了,进货量自然而然开始走低。”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危敬权也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卖不动,而是经销商怕跌的心理恐慌导致的急于清理库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经销商按照库存300吨计算,厂家有100个经销商就是3万吨,企业一个月的产量就会减少3万吨。”这就是原料堆积、资金短缺之外造成生产企业周转困境的主要原因。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南部大区经理汪争先,为消化库存给出了时间段。“目前生产企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化前期库存上。由于2007年下半年一些生产厂家销售太多,造成市场中的肥料积压严重。目前,市场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消化这些库存。”

  危机四伏的生产企业,纷纷出台救市措施,实行保价销售。相对于流通环节来说,有厂家这棵大‘树'风险少了很多。“我们现在库存量不大,磷酸一铵、尿素、钾肥、氯化铵降价不少,下面网点存货也不多。即使我们去拿一点儿货,厂家也都给保底计息,风险就不太大了。”东北的大经销商轻松地说。

  然而,危机并不遥远,对于目前实行的保底销售,有些企业开始感到力不从心。“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帮助经销商清理库存,实行保底销售,关键是有些企业保不起了,这样的企业一多就麻烦了。保不了的情况下怎么保?只能舍弃,生产企业不可能把自己搞垮了呀!”山东一家企业的销售经理不无担忧地说。那些囤积了大量原料和网点众多的大型生产企业,由于终端销量大,市场停滞后的积压也更多,库存压力显而易见。很难想象,市场多米诺最后会倒在谁手中?

  冬储最后的希望

  目前,东北市场已经停滞,山东市场销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很多企业的目光盯在了冬储上。但是,在日益看跌的行情下,一些经销商对冬储缺乏热情。在广东地区,9月底就开始忙于冬储的生产企业,在终端并没有得到响应,面对日日下跌的行情,经销商希望等来国家和生产企业更好的淡储政策。

  日前,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将加快完善中央和地方淡储机制,具体政策如何执行受人关注。由于市场风险大,生产企业对市场是否见底心里还没数,生产企业都不肯率先出台储备政策,他们还无从下手。“现在各个厂家暂时还没有措施,市场不太明朗,谁也不敢先出手。我个人感觉要到明年2、3月份。”山东企业的营销人员忧心忡忡。

  令人忧虑的还不仅是这些,赊销、偷漏含量、包装缺斤短两重现市场,甚至在市场中消失已久的联储方式重新回到市场。“现在市场风险大,经销商民营和个体比较多,谁也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很多经销商更愿和厂家联储联销,一同抵御市场风险。除非肥料有大涨的可能性,但是,很显然,这种可能性已没有了。”山东的区域经理不无遗憾地说:“联储联销已远离行业好几年,这两年化肥价格一直呈现上扬趋势,很难显现联储联销的优势了。但是,今年的复合肥行情……中国的化肥行业又倒退了好几年。”

  毫无疑问,中国的磷复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改革开放后最严峻的市场考验,首当其冲的则是国内大型磷复肥生产企业。由于前期原料储备过多,加上终端网络密集、网点众多、销售量大,企业负担也更加沉重。一位龙头化肥企业的部门总经理认为,今年受挤压的大多都是大企业。他认为,氮肥行业可以通过市场洗礼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但是,今年的情况对于磷复肥产业来说,并不利于行业整合。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武希彦也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大型磷复肥企业正遭受重创,全球金融危机无疑也给行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关注行业、给予行业更多的政策扶持是行业最为迫切的需要。为此,在磷复肥产销会期间,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针对大型复合肥生产企业,紧急召开了行业预警会,商讨行业陷入谷底之时的解救之策。

  红红火火、熙熙攘攘的“第九届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结束了,人们忐忑不安地离去,尚不明朗的肥市,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很多企业不知道是否能熬过这个冬天。但是,化肥行业需要面对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如何疏导市场上一些不可控因素的波及传导效应,终端库存空虚几成定局,春节前后正是运输紧张的时候,开春农民是否能及时地用上肥呢?市场多米诺最终是否会倒掉农民手中?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