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的新农村建设中,供销合作社这个传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正展现出新的作为。
随着农资流通市场的放开,多种经济成份的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得到迅猛发展。如何把农资安全有效地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保证农业的生产安全?河北省供销社作为河北农村市场农资流通的主要力量,始终心系“三农”,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深入开展“放心农资进村”活动,目前一个遍布全省的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全省105个县社建起农资网络体系,在县以下农村建立农资网点2.24万个,经营范围辐射到全省各个村镇,农资连锁年销售额可达7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其中优质化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做到了农资商品安全进村入户,保供稳价。省农资公司发展成为全省农资流通行业的“龙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农资流通诚信建设十佳示范企业、全国百佳农资经销商;连续三年荣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所到之处,农民交口称赞,“供销社为俺们服务,心里踏实”。
最近,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在邯郸调研时,曾指出,要积极探索做好“三农”工作的新途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靠农民、为了农民,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制约“三农”工作的突出矛盾,并注意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河北省供销社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开展的“放心农资进村”活动,在创新为农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连锁筑网络
过去,农民买放心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商品,有的要到离家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远的乡(镇),既费时、费力,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近年来,河北省供销社积极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培育起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龙头”163家,以连锁配送为主要形式,就近就便,整合改造入村农资经销店,开展放心农资进村销售,被农民称为“办在家门口的便民店”。
河北省农资公司大力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协调价格、统一营销策略、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坚持以县域网络为重点,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由点到面,分层推进。现已在河北省及周边区域内建成118家配送中心和4000多家乡村加盟店,100多家县级农资企业加盟省公司或与之签订加盟协议,全年通过网络实现销售额55亿元,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赞皇县社的农资连锁企业通过网络体系每年为农民配送农资商品23000多吨,占全县需求总量的95%。当地农民高兴地说“以前买供销社的化肥、农药,要到几里开外的镇上,买流动商贩送来的化肥又担心上当受骗,现在好了,供销社把服务站建到了咱家门口,省钱、方便、又放心。”
在滦南县姚王庄一家农资超市里,不少前来购肥的农民。“这儿的化肥质量有保证,俺们放心,而且价格也公道。”当地的一位村民曹长合说道,“农资超市开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过去没有农资超市,想买化肥、农药时,去县城买,路太远,一家一户要得少,不值当去一回,只能几家搭伙,凑够一车才能买一趟。现在好了,随用随买,就是只要一袋化肥人家也给送货,我不在家俺媳妇也知道咋办。”让这位农民称赞不已的农资超市就是滦南惠农农资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农资农家店。该公司由原来的滦南县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改制而成,是一家农业生产资料大型购销企业。目前形成了以基层供销社、分社、村级服务站为主架,农业“三站”和社会自然人加盟的全县性农资连锁网络,已在全县建立近200家农资连锁超市,农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质量保品牌
在无极县东池阳的一家农资加盟店,一位刚刚购买玉米种子的农民梁印锁高兴地说:“以前买种子要骑车子去县城的种子公司去买,要不就在小摊上买,担惊受怕。现在服务站建在了家门口,这里种子好、质量有保证,我买种子、化肥、农药全来这。”
乐亭县农民徐真华是个种植能手,经营着4.6亩的大棚黄瓜、葡萄和甜瓜,年收入近8万元。每年都从该县的汀流河供销社农资店购买化肥、农药。他说,“供销社信誉好,经营的化肥、农药货真价实、价格合理,还经常把肥药送到我的大棚里。他们也懂技术,我一个电话,啥毛病用啥药就清楚了,方便、放心。”
供销社的农资商品之所以让农民这样放心,就是这些农资企业重视了品牌培育和质量保证。他们普遍与国内外大中型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工商合作关系。所采购的全部商品并到监管部门备案,实行产品备案准入制度和商品质量承诺制,并建立所售农资的质量跟踪和效果反馈机制。随时抽样化验检查,坚决杜绝没有“三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商品检验证)的货源进店,没有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化肥不销,保证了农民买到放心安全的农资商品。
该省农资公司向社会公开承诺“河北农资永远负责到底”,并在基层加盟店全部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形象展示和服务承诺标牌,增进了与农民消费者的亲和力,“丰泽苑”农资连锁品牌逐步成为农民心目中的放心品牌。盐山县农资公司加盟省公司后,连锁配送的化肥、农药平均价格比邻县低2%,农民的生产成本每亩平均降低8%,产量亩均增长15%,三年来,他们直接或间接为农增收1500万元。
河沿农资科技服务中心是衡水市桃城区供销社的一个村级店。这里统一悬挂着供销合作社标志标识,门店整洁,各种种子和农药样品整齐陈列在货架,柜台上摆放着各种农技宣传资料和图谱,仓库农资摆放合理,门口的黑板上宣传病虫灾害的防治知识。据中心负责人张长生介绍,长期以来,他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原则,建立了“两帐(进货台账、农资商品销货台账)一卡(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一书(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制度,只要是供销社进的货,销售的货,都有证可查,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伪劣进入系统销售。同时向社会承诺假一罚百,坚决杜绝坑农害农现象。供销社正以新的形象展示在广大农民心目中。
合作护发展
各级供销社成立的农资协会,在促进农资流通体系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衡水市桃城区供销社以区农资公司为龙头,广泛吸收农资生产厂家、经销商、种养大户、涉农部门各类会员270多户,成立农资协会。利用现有4个乡镇供销社和13个分社开展放心农资供应,并先后在河沿种高、赵圈、麻森、邓庄建立起四个农资推广服务总站,发展农资服务分站110家;在没有站点的村镇,吸收有信誉的农民经纪人(会员)120多名推广农资经营,从而使农资经营覆盖了桃城区350个行政村。当地负责人解释道:“农民经纪人通常都是本村种植大户或社会能人,有一定的影响力,把他们吸收进来后,担负起本村的农资货源组织任务。他们打一个电话,服务总站就把商品送到了家门口,并且在价格上还给予一定优惠,真正使农民省心省力地买到放心的农资商品。”入会社员与协会签订会员公约,保证诚信守法,同时协会在维权和加强行业自律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导。积极开展农资信用登记评定工作。对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农家店颁发星级牌匾(1-4级),农民对农家店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促进了放心优质的农资销售。
任丘市供销社成立了农资流通协会后,在石门桥、议论堡、惠伯口等基层社组建了农资消费专业合作社,向入社农户发放购物证,建立社员档案,社员可享受配方施肥、商品优惠、年终返利等待遇。目前,已发展社员1.5万余户,累计向农民返利6万余元。
服务到农家
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各农家店还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资便民服务活动。各农家店都配备了“庄稼医生”,有的店主本人就是“庄稼医生”,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对农资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为农民答疑解惑,讲解科学施肥,还及时地把新肥、新药以及防治病虫害的知识传授给农民;各级供销社还积极与当地大中专院校合作,不定期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对“庄稼医生”和农民进行培训,扩大了销售,也提高了农民用肥、用药的科学水平。一位老农民感激地对我们讲述道:“供销社总是在农作物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请专家来给我们讲科学管理的知识,我们觉得特别的及时。”
在搞好农资科技服务的同时,各农资企业在保供稳价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农资公司与云天化、黄麦岭等100多家大中型生产企业开展了总经销、总代理、联储联销业务,通过集中采购,获得了规模优势,降低了采购成本。该公司还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的淡季化肥储备任务,实行淡储旺供,有效平抑了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制定了农资价格的内控机制,采购的商品到物价主管部门备案,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差率作价。同时为减少周转成本,他们还将省县合并为一个批发环节,根据各地农资市场需求,合理调配资源,防止二次搬倒,坚持就站就厂发货,运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由此拉低农资价格2%左右。农资商品价格得到了较好的调控,
各农家企业还根据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提供了其它配套的便民服务。平山县东柏坡农资服务站,是平山县的一个村级农家店,由该县的大吾基层社组建成立,是集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推广为一体的实体服务机构,服务周边9个乡村、2600个农户,门店营业面积100平方米,仓储面积200平方米,配送车辆1部。店内设有电脑,可及时提供农业科技和农资市场供求信息。
在无极县里城道乡农资综合服务站,我们看到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的除草与除虫的农药器具分别放置。该店的店主解释道:“我们发现农药器具滥用,农药残留造成了药效降低,作物减产,所以就提供了农药器具分别免费使用的服务。”他们这样周到、细致地为农民着想,自然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进村农家店还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广泛采取了预约订货、送货上门、拆整卖零、延长营业时间等便民措施,农民买着顺心,用着放心。
供销合作社以服务、诚信赢得了农民的信赖,从源头上规范了农资市场流通秩序,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为农民办了一件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