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正值售棉时节,但看着满屋棉花,湖北石首大垸镇泥兰村的王开华却愁云满面。往年此时,到处有人喊买棉花,今年却一片沉寂。
该村今年种棉3000多亩。上月收购价2.7元/斤,棉农嫌低不卖。现在想卖,却没人来买了。
荆州弥市镇是全省闻名的产棉大镇,有棉田8.6万亩。该镇与荆州城区隔江相望,信息相对灵通,但销售情况也不乐观。该镇副镇长宋国介绍,迄今为止,仍有3成棉花码在棉农家中。
五灵观村李子付说,今年亏定了。8月棉花正需养分和光照,当月15—17日、20—23日却连降两场大暴雨,第一场淋死棉花10%,第二场淋死30%;往年每亩产棉350公斤,今年才产165公斤,收成锐减。
但成本却在升,钾肥每袋50元涨至115元,摘棉花人工费每天40元涨至55元,犁地人工费每天70元涨至100元。李子付说,去年每亩成本600元,今年要860元;去年棉价每斤3.25元,现在每斤才2.3元;去年每亩收入1780元,今年不到1100元。于是,棉农都将棉花囤积家中,盼涨价。
不只棉农焦急,棉花加工厂也急。弥市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同洲说,以前加工厂每斤籽棉可赚0.14元差价,现在要亏0.21元。
该镇有棉花加工企业13家。开始时对棉价上扬抱有期望,明知会亏也收购,不料棉价一降再降。所购棉花堆满仓库,不敢卖,也不敢再买。
荆州是产棉大市,年产逾5亿公斤。去年行情好,棉农今年就增了10多万亩棉田,达177万亩。
据了解,棉价走低主要是受国际经济大势影响,国外需求减小,国内纺织品出口降低,不少纺织企业停产甚至倒闭,棉花供大于求。
棉花大量囤积,专家很担心。荆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冯锦刚说,个体存放条件比集中存放要差,长期囤积家中,会有异形纤维混入,影响棉质。建议集中存放,环境要干燥;如长期存放家中,也应经常晾晒。同时,棉花易燃,要谨防火患。
(张 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