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东、湖北、新疆、天津等地的棉农对今年的棉花价格都显得非常无奈,然而面对不断下跌的收购价格,最开始惜售的心理在无奈中又不得不有了一丝松动,王小兵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显然,从王小兵卖棉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棉农在成本与价格的搏弈中永远没有主动权。他们的现实生活迫切地呼吁国家相关措施能保护棉农的利益和棉花产业源头的稳定。
山东德州棉农王小兵的“账本”:去年,种棉花比种植粮食每亩多收250元。今年种棉比种粮每亩少收170元。
10月21日。在讨价还价近半小时之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农民王小兵还是将他的三轮农用车开进了武城某棉厂的大门。
这辆农用三轮车上载的是近2000斤棉花。王小兵一家今年种了5亩棉花。这些是他今年的大部分收成。
王小兵最终“接受”了棉厂给出的收购价格,虽然他很不情愿。如果衣分到40%的话,籽棉价格是每市斤2.85元;如果衣分到38%的话,价格是每市斤2.70元;如果衣分再往下,价格会更低。
衣分是皮棉占籽棉重量的百分数。王小兵送到棉厂的是采摘下来未加工过的籽棉。通俗地说,籽棉经过棉厂加工之后,将棉籽与棉花纤维分离,后者成为皮棉。
卖还是不卖,这个问题困扰王小兵已经多天。此前,他早已将地里的棉柴拔起准备种植小麦。
由于棉花是次第采摘,王小兵拔起棉柴的时候,许多棉桃还是绿桃。这些绿桃在以后会逐渐成熟进入合适的采摘期。
今年德州还算风调雨顺,加上连年来对棉花品种的改造,使得棉花产量近年来一直处在稳定上升的状态。去年的棉花收购价格自开秤收购之后,也处于上升态势。籽棉价格从每市斤3元攀升到了3.5元,平均价3.25元,是德州历史上第二个高棉价年份。
“今年或许可以多收入几个钱。”看着地里的棉花,王小兵曾经这样希望着,但令他大跌眼镜的是,他遇上了“多收了三五斗”的窘境。
“今年开秤之后,棉花价格走势和去年倒了一个个儿。”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告诉本报记者,今年9月初新棉上市以来,德州市38%衣分的三级籽棉收购价格从每市斤3.10元降到了10月中旬的2.80—2.85元,而到下旬,又降到了2.70元左右。
王小兵必须卖掉棉花。因为他需要换钱去购买农资,去应付家庭生活支出。按照他过去的经验,“僵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会卖掉。而今年棉花价格的走势,看起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他已经决定明年不再种植棉花。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的收入已经出现了“倒挂”。
去年,棉花种植的亩产值是165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320元,比种植粮食每亩多收入250元。而今年由于成本上升及价格下降,种棉比种粮每亩少收入170元。
“我不再干这多出力少挣钱的傻事了。”王小兵说,种植粮食近年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而种植棉花投入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每想起夏天最炎热的时候,背着药桶一遍遍打药,就令王小兵心有余悸。
据山东德州棉花协会调查,德州市目前拔棉柴种小麦的农户约占10%,另有20%的农户表示明年不再种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