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积极声音值得关注

坤哥

  天性比较乐观,就是啊,我帅的不是外表,帅的是我的气质和气魄,在寒风萧萧、白雪飘零的化肥市场里,我们听到了一些积极的声音,千万不能左耳进右耳出,听过了事。

  上周某日,CCTV的《新闻联播》,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达了10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我屏气凝神、聚精会神地看了两遍,觉得有几条值得我们重视与关注。

  ①从明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一旦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保证了农民收入的提升,那么农民种田积极性就不会受到打击,对农资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不至于出现少种甚至于不种等一些不良现象。对于化肥市场,多么积极向上的声音。

  ②在加大农业投资方面,发改委透露,将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加快东北地区大豆、长江流域油菜、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等,这些对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都有作用,可以促进化肥需求哎。

  ③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明年将统筹考虑化肥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补贴范围涵盖小麦、水稻、玉米和东北大豆,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据有关资料,今年国家对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高达1029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资金拨付时间也比上年大为提前。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理解这个问题,既然化肥等农资商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直逼着生产厂家在生产成本以下出货,一直亏本销售,对于整个农资生产企业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待农资价格止跌趋稳,甚至稍有盈利时,又有一些人不时发出农资价格高昂“侵吞”了农民得到的国家补贴等种种声音,这个口水仗去年不少人打过,我们也用不着去趟这个浑水。只知道,在保护农资产业的同时,对于农资等产品价格高昂而致农民多多少少丢的那份收益,那就直接补到农民的手上好了。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建立起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联动机制。2009年,加大补贴力度,这对农资行业难道不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声音吗?!

  ④我最感兴趣、深有感触的就是“完善市场调控机制”这一条,在化肥市场阴霾满天的现实情况下,相关部门能够审时度势,提出保证化肥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不容易啊,很可贵。这代表着目前的化肥市场已被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相当关注、格外关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如尿素,在江苏连云港一带9月初接站时价超过2400元/吨,眼下接站1750元/吨左右,60天不到的时间,600多元/吨的跌幅,听说南方已有接站低于1700元/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把生产厂家逼进死胡同,走上绝路。既然国务院要求保证化肥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相关部门就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纸上谈兵,空口承诺永远也无法保证化肥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七月份增加了100万吨的磷酸二铵国家淡储,在当时的市场也是一种积极的声音。今年的淡储量增加了,甚至将要再次“适当扩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不知动手了没有?那些中标的企业着手了没有?相关的部门可以随时监控吗?我们想听到的是积极乐观的声音。

  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出口退税调整一共涉及3486项产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大家都心照不宣,今年以来伴随出口逐步减少,国内以出口为导向的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适时出台调整退税率通知是非常明智的。这也就有资深人士大胆提出,“对取消化肥、焦炭、部分化工原料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大幅下调有色金属、钢铁生产品出口退税,也存在政策上的调整空间”。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既然眼下化肥市场国内压力如此之大,适当打开国门是否可行?对于化肥出口特别关税是否可作适当的调整甚至短期取消?比如尿素,出口税率是否可作暂时的调整?适度的调整?比如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否可以考虑取消一段时日?哪怕三个月?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企业的政策都是好政策,老百姓都会拥护与赞成。

  我们对于这些积极的声音非常欢迎,而不希望她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