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农村信用联社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开放、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立足“服务三农”的宗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支农力度,为农业健康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定制度
年初,该联社在全县农信社工作安排会议上,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号召全县信合领导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巩固、完善、提高、创新”的方针,全面深化“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建设的实施。制定出台了《阳高县农村信用社2008年深化“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实施细则》,并成立了领导组,由县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张江任组长,联社理事长周宝、社主任杜宏杰、监事长吴生刚任副组长,联社经营班子两位副主任及各基层社负责人为成员。这样的组织机构既能强化组织领导,又能加强统一部署实施,为有效落实、扎实推进,长远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领导组的工作机制,实行“三包责任制”,即,联社班子成员包社蹲点,各科室(部)各信用社包村蹲点,各信贷员包户蹲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立体的服务网络。实行督导考核责任制,各工作点负责人经常检查督导支农工作进展情况,每一时段召开座谈会研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改进的措施,交流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办法,促进工作有序高效运作,并把支农工作作为全年经营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考核实行月通报、季评比、年总结的办法。并加强舆论宣传,由县联社组织支农宣传队,下乡入村到户发放“金融知识手册”,张贴宣传标语,分发年画、春联,组织流动宣传车深入200多个村、播音600余次,在本县报纸刊登支农政策,电视台专题宣传等形式。利用这些宣传媒介,宣传了农信社支农的目的和意义,使农信社支农政策家喻户晓,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讲支农、议支农、想支农、盼支农和人人投身于支农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摸实情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抓好春耕生产是保证全年农业丰收的关键。《阳高县农村信用社2008年深化“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实施细则》颁布后,全县干部职工坚持把支持春耕备耕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做到早调查、早安排、早发放。一是及时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查摸底,注意了解掌握农户对资金需求的愿望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营业部临柜人员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存取款频繁,收集农民的需求信息,为信用社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贷款、结算等问题提供依据;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信贷政策和办理存贷款的操作程序及结算方面知识,以减少农民在办理业务时不必要的麻烦;四是大力组织存款,清收到逾期贷款,为支农贷款的发放作好充分资金准备;五是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实际的合理需要,及时足额地发放贷款,确保不误农时。为了提高放贷过程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全县实行“阳光办贷”、“信贷绿色走廊”,使信贷政策公开、制度公开、程序公开、操作公开。贷款金额大小一样办理,与贷户关系亲疏一样热情。为了实现办贷效率最大化,各基层社设立“支农服务专柜”由一名信贷员专门负责,农民需要咨询或申请贷款,直接到“支农服务专柜”,“面对面”现场办理贷款。开通信贷咨询电话热线,设立了“阳光办贷举报电话”。 信贷投放实行了“五优先”即:优先支持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购进;优先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优先支持“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优先支持日光温室大棚的建设;优先支持规模养殖业。
到六月底止,该县累计发放贷款13817万元,帮助广大农民购买了化肥900吨,籽种76吨,建日光温室大棚1058栋,建移动塑料大棚1845栋,发展养猪36603头,养羊7890只,养牛465头,建奶站一座。
重实效
阳高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穷县。如何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小康,如何形成具有阳高特色的经济板块,如何支持县域经济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为农信社和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农民贫穷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民手中没钱,上项目求发展缺乏资金;二是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很好的支柱产业。为此,该联社把扶持日光温室大棚、移动大棚、调整种植业结构、规模养殖业作为扶持的重点,引导全县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
大力扶持发展温室大棚。青椒是阳高县平川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多年重茬种植,一到雨季土壤病菌繁殖,菌期死亡率很高,种植户减产减收,而移动温室大棚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农信社把扩大移动温室种植规模,作为支农重点之一。扶持农民建移动式温室大棚,在龙泉镇、长城乡、罗文皂镇、北徐屯乡等13个乡镇新发展移动式温室大棚,投放资金1522万元,发展大棚1845栋,有的农民头茬种青椒,二茬种圆白菜,平均每棚收入都在万元左右。在扶持移动温室大棚的同时,还大力扶持龙泉、古城、马家皂三个乡镇的农民建日光温室大棚,共投放资金4200万元,扶持农民建日光温室大棚1058个,这些大棚,每棚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的增产增收。经测算,正常情况下这些大棚年可为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特别是在新和堡移民新村,为了真正实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该联社了解到农民刚刚搬入新地方,耕地少,发展生产难的现状,积极为他们发放贷款,共为94户移民发放贷款136.5万元,建移动温室大棚94栋,这些有力地促进了移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需求。
大力扶持规模养殖。阳高县是山西省养猪基地县,随着生猪市场的走俏,农民养猪积极性进大增。但几十年里农户散养导致的疫病严重,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凸现。如何引领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摆在了农信社的面前。今年,在扶持农户养猪的同时,该联社把扶持养猪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扶持规模养猪,投入信贷资金2210万元,帮助各乡镇农民饲养生猪、子猪36603头,建猪舍560间,购买饲料400吨,年可实现利润1800余万元。在扶持养猪的同时,还投放资金339万元,支持农民发展养羊789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