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大同市办事处联系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惠农”工程,提出了“支持地方最直接,服务三农最有效”的宣传口号,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树立崭新形象的发展目标。
按照山西省农信联社年初的工作安排,大同市办紧握本地市场经济发展脉搏,以倾力支持农业产业化为切点,着力服务特色农业,以全力助推农牧一体化为契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截至9月底,全市农信社涉农贷款累放405568万元,占到贷款累放总额的77.71%;中小企业贷款累放278964万元,占到贷款累放总额的57.29%,支持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中小企业1900余家,支持建设各类标准化种养生产基地270个、受益农户达 21万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调整信贷策略
为切实改变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困难的情况,大同市办确定了服务支农“三个三”信贷工程,从行业指导和信贷机制上确保了服务“三农”。“三个三”信贷工程包括,抓住“三个环节”,即抓好产业化基地建设、抓好农产品加工支持、抓好有较强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三个比重”,即提高特色农业贷款在农业贷款中的比重,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种植业贷款的比重,提高从事农产品加工增值小企业贷款的比重;实现“三个优先”,即结合“安贷宝”业务,对加入农业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的生产项目,资金要优先投放;对已建立专项信贷风险基金的生产项目,资金优先发放;对农村信用社的优质客户给予优先支持,对与信用社已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要优先授信,满足资金供应。
发挥企业带头作用
为了体现出信贷支农的质量和效果,切实帮助部分农民朋友尽快摆脱贫困窘境,大同市办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化和农牧一体化的实际,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广“三化并举富农贷款”和“三社一体”帮扶贷款,力争做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的信贷支持覆盖面达到50%。其主要做法有四:一是主动上门,积极开展信贷调查;二是千方百计满足有效的资金需求;三是实行优惠的利率政策;四是支持农业优势项目,推进产业化进程。五是确定“一村一品”信贷支持规划。
拓展农户贷款业务
去年起,大同市办提出了“千家万户惠农工程”口号,最大限度地拓展支农范围。一是打造农信社服务“三农”的“黄金品牌”,继续贯彻落实银监会农户小额贷款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放宽贷款对象、拓展贷款用途、提高授信额度、合理确定期限等方式,打造该市农信社独具特色的信贷品牌。二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支持好关系物价、关系民生的“菜篮子”建设,积极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支持农村贫困学生接受大学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支持贫困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三是继续搞好涉及民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大同市办以全市农信社筹建通存通兑为契机,积极开办代收、代付、代理等中间业务,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操作,让更多的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多种金融服务。四是做好对粮食补贴、良种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资金的“一本(卡)通”服务。五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支持专业合作社
按照建设“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具体要求,大同市农信社将支持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孵化器”和“放大器”,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浑源县联社的贷款投放为例,该联社投放贷款50万元支持的“蔬菜生产合作社”直接带动了县城周边三镇一乡3000户农民的蔬菜种植生产,年利润达50万元,为当地政府发展“万亩蔬菜园区”奠定坚实了的基础,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