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因受此前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大约有6.7亿家中小企业停产或倒闭。不少人把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的罪责归咎于银行部门的断“炊”。 呼吁给从紧的货币政策松绑,尽快向中小企业注入资金,以求摆脱困境。其实,中小企业在逆境中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技术和人才。
纵观一些中小企业发展的轨迹,有不少他的前身都是个体户。在个体户向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和人才是企业先天不足的致命因素,有的企业老板文化水平低,除了会写自己名字外,基本属于文盲。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仅靠贷款的支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企业老板应在引进技术和人才上下功夫。要舍得花重金引进管理人才,并按照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最近,央行做出了决定,对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了下调,使从紧的货币政策彰显出更大的灵活性。这无疑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送去了一缕阳光,将大大刺激一些中小企业增加贷款,促进生产的积极性。
但我们的金融部门也应头脑保持高度的清醒。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必须坚持做到两看:一看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看人才储备是否雄厚,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上是否作为兴企的战略措施来抓;二看产品科技含量,企业是否有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具备上述两点,再加上信用良好,才能大胆的给与贷款支持。
在做好“保”的同时,对那些缺乏人才,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在贷款上应慎之又慎,该压的就压。因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技术和人才。所以金融部门首先帮助和督促企业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才是上策。切不可为盲目追求贷款效益而给“有病的孩子喂奶”,以免造成更大的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