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0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调整营销策略 加大执行力度
——看贵州省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如何做好信贷营销
尹志军 谭 标 王玉政 石昌子

  贵州省雷山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3万亩,是一个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国家级贫困县。

  雷山县农信社共有11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县9个乡(镇)。在省联社及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该社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执行力度建设,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参与县内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积极营销黄金客户和优质客户,促进贷款增幅、增量,缩短信贷审批时间,使贷款规模跃居全县金融机构第一位。

  截至今年9月,全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9850.60万元,较年初增加7915.0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7290.83万元,较年初增加9575.11万元,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1286.14万元,较上年同期多放10999.49万元;存贷比例为93.85%,贷款市场份额为80%,存、贷规模创历史新高。

  因地制宜 调整方向

  针对雷山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年初受灾情况,雷山县联社及时调整相应的信贷营销服务措施,积极支持群众投入灾后重建。

  首先,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讨论。全社围绕“我们的营销市场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树立“存款立社、贷款活社”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服务,争取信贷经营的主动权。其次,成立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灾后信贷资产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做好灾后信贷资产情况调查工作,并采取了降低农户贷款利率水平、加大生产自救及灾后重建信贷资金投入力度等措施。

  创新服务方式

  根据今年的经济形势和资金需求趋势,雷山联社及时组织信贷人员开展“走百村、进千户”活动,掌握农民灾后重建、春耕信贷的资金需求的变化情况,全力支持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与此同时,进村入户张贴信息公告,让客户了解办理贷款的相关事宜。

  同时,该联社实行“送金融知识上门”的服务方式,深入开展农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年审工作,重新核定贷款限额。为确保灾后重建和生产资金真正落实到位,该联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告、发放传单等媒介和途径,增加业务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开辟贷款绿色通道。

  此外, 雷山农信联社注重充分发挥支农联络员的积极作用。农信社各营业网点积极帮助借款户填写借款申请书、证明材料等,同时,为信用社提供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借款人的变化情况,并对借款进行管理和催收,让借款人及时了解信用社的业务知识和贷款流程,力求贷款业务能一次办理成功,抓住了营销的先机和主动权。

  加强业务管理提高质量效益

  广泛使用贷款管理系统,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今年6月中旬,雷山联社9个营业网点信贷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工作全面上线。通过该系统,雷山县联社开始实行手工账管理与微机管理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方式进行信贷管理。此后,通过增加使用指纹识别等功能将该系统进一步升级优化,提高了营销效率。      

  细分客户,为黄金客户贷款提供便利。雷山县联社将长期在农信社办理贷款业务、诚实守信的借款人列为黄金客户,对黄金客户申请的贷款,由各网点指派专人进行专项服务,并由分管领导跟踪监督。帮助借款人组织材料,如果办理担保贷款,借款人和担保人只需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和担保物相关材料,其余材料均由信贷员帮助或直接梳理组织。如果借款人有特殊情况,信贷员则直接上门服务,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贷款发放到客户手中。

  规范信贷纪律拓宽信贷规模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信用社实现稳健经营和“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全县农信社严格执行“七个不准”和《黔东南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十个不准”长效机制》,增强员工的依法经营、廉洁从业意识。同时加大对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力度,让各项制度深入人心,使广大员工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起来有点子、人人有为有位。由于该联社工作措施到位、制度执行到位,有效地促进了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

  今年1-9月,全县农信社累计发放旅游、城镇、农林牧、批发零售、文化教育、个人消费信贷等行业贷款余额37291万元,较年初增加9575万元,增幅为34.6%,其中,投入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就达6000多万元,占行业贷款余额的16%。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