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正秋铁观音的招牌,开始陆续出现在北京马连道茶叶街的多数茶铺中。虽然比往年迟来了近10天,正秋铁观音还是终于在金秋十月上市了。时至今日,依然有繁忙的商家,在进行最后一批秋茶的拣梗。
细细数来,今年的铁观音也真是历经磨难。2008年初春来临之际,一场雪冻风暴,让刚刚出芽的外安溪铁观音损失不少,春茶品质也因水分过多而降级。正秋时节,铁观音采茶期又后延数段时日。
不过,总体而言,今年的铁观音市场一路走红,产量和销量都高于往年。安溪中国茶都党委副书记、茶叶市场党支部书记林水亚说,8至10月份,中国茶都3个月的平均交易量同比升高了10%左右,而上升较快的9月份,同比提高了15%。今年正秋铁观音产量和交易量均大幅增加,产量大概在1万吨-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0%左右。根据历年的惯例,安溪铁观音年产量约5万多吨,其中春茶占40%左右,秋茶占30%多。
近两三年来,铁观音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明显高于其他茶类。以山东地区为例,据济南市茶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济南茶叶批发市场质量检测中心主任薛德全介绍,正秋铁观音交易量增加了大概30%。截至目前,济南茶城铁观音交易量已经超过50万斤。
记者采访发现,正秋铁观音价格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也有两极分化的趋势。福建省安溪古塔铁观音驻北京办事处的上官丽珠女士认为,今年高档茶价格高于往年,而中低档茶价格则处于较低水平。
在林水亚看来,今年正秋铁观音交易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符合当地政府规划的市场方向。“从产地政府的角度来讲,还是希望铁观音的价格能保持一定的稳定,避免价格炒作,大起大落,伤害铁观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好茶好卖,特别抢手。低档茶,则销量差一些。”
济南茶叶批发市场质量检测中心主任薛德全介绍说,中低档铁观音价格降低5%-10%左右,高档茶则可能提价30%。他分析说,“今年正秋铁观音产量高,中低档茶量多,担心卖不出去,所以价格降低。高档茶相对较少,价格自然高了一些。在年前的一段时间,铁观音价格还可能有一定的微小波动,中低档茶叶价格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方向,而高档茶价格可能会稍微提高一点。”
在北京马连道茶业市场,经营铁观音的商铺也明显增多。来自北京的消费者张先生笑着说,“铁观音好找,不卖铁观音的商家却难找。”少数安溪籍的茶商,常年专营安溪铁观音。但是,也有不少原本专营其他茶类的商户,开始兼营铁观音。受此影响,不少商户的铁观音营业利润被不同程度地摊薄。
在北方的一二线城市,铁观音的消费热潮才刚刚开始点燃。薛德全说,“不少其他行业的资本,开始转向茶行业,专卖店和茶艺馆蓬勃发展。在这些茶馆和专卖店中,铁观音都有幸成为主要的推广茶。”在口感上,铁观音适合多个年龄层的口味,因此深得消费者喜爱。另一方面,秋茶时节,绿茶比较弱势,而铁观音却是最有滋味的时候。在与其他茶品竞争的过程中,铁观音处于优势地位。薛德全说,“在山东地区,铁观音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礼品茶和团购、个人消费中,铁观音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为了配合铁观音等乌龙茶在山东的普及,25日-27日,漳州市南靖县还在济南茶城开展了南靖铁观音推介会。济南茶叶行业协会则将于近期开始评茶员的培训工作,并将授课重点放到乌龙茶的评选中,以增强消费者的评茶水准。为利用济南茶业批发市场,推动山东铁观音消费,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受高档铁观音需求旺盛的影响,今年前往安溪抢购正秋铁观音的外地茶商,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其中山东客商最多。铁观音的最大销区是广东,但是广东消耗的铁观音以中低档茶为主,因此前来产区订货的客商不多。浙江是绿茶大省,但是前来抢购铁观音的客商不少。除了山东,前来订货的客商依次为北京、陕西和东北。目前,多数抢购铁观音的茶商已经打道回府,依然有30%的外地客商停留在安溪。
外贸方面,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似乎还没有传递到茶业市场。做出口贸易的金建中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看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动荡,并没有严重削减茶叶的出口势头。
安溪茶业总公司负责出口业务的陈嘉勇副总经理说,铁观音的出口形势,还是不错的。今年1-10月份,安溪乌龙茶出口1.3万余吨,平均出口价格每公斤3美元,略有所上升,比去年的每公斤2.7美元提高了0.73美元。据悉,目前,安溪铁观音的主要出口地区为日本,占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其次是东南亚和以俄罗斯为主的欧美国家。
铁观音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茶农净受益却未必大幅增加。来自内安溪祥华地区的施先生,常年在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从事了铁观音批售,而在每年采茶时节总要回乡采茶收茶。他深有感触地说,今年茶叶种采成本明显增加,特别是雇工费用大幅增加,让不少茶农的收入大打折扣。部分茶农的净收入,甚至不如去年。施先生建议,政府适当增加对茶农的财政补助。
>>产区
一天3000部汽车聚集感德
泡茶、品茶、定价……这样一套动作,福建安溪县感德镇槐植村的陈庆云自10月1日至20日,每天都要做上数百次。
“内安溪秋茶一般从10月1日起持续到20日左右,其中寒露前后5天既是产好茶的时节,又正是茶叶集中上市的阶段,一天最少要泡300泡以上的茶叶,有时舌头都会稍感麻木。”陈庆云说。
观音一出,茶商群至。据感德镇镇长陈志明介绍,秋茶上市时节,到感德收茶的茶商每天都有上万人次,车辆最多时一天就超过3000部,平常宁静的山乡小镇变得比过年还要热闹。
安溪茶管委主任陈水潮日前表示,“产量略增、品质提升、价格稳定、销售旺盛。”将成为今秋铁观音市场主基调。10月9日至13日,好茶集中登场的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在安溪各主要产茶乡镇上演了一幕幕的抢茶大戏。
据感德镇三安茶叶合作社会长王文安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良性循环,跟安溪县近几年大力提升铁观音知名度,成功树立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大有关系,另外像茶叶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生产模式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成立茶叶合作社后,制茶技术有专人指导,肥料和农药统一采购,这样一来,茶叶品质得到提高,安全也有更进一步的保障,各地茶商对安溪铁观音的信心大为增强。”王文安说。 安溪本地的许多茶商纷纷表示,“理性”正成为今秋铁观音消费的关键词。(赵郭峰)
>>销区
农交会铁观音企业成交额位列前三
近日,福建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贸易成交金额、意向合同金额排在全国参展企业第三位,居全国各省市参展茶叶企业之首。
10月16日-19日,由农业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中国国际农交会是我国农产品交易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农业盛会。
八马茶业、安溪铁观音集团、安溪品鲜茶业代表安溪茶叶企业参展,向中外嘉宾展示安溪铁观音企业的发展成果和风采。在展览期间,通过产品展示、图片介绍、影像播放、茶艺表演、现场品茗等方式全方位推介铁观音,政要名人、媒体记者、文艺明星、商贾名流纷至沓来,前来品茗、观摩、采购、洽谈、签约的中外客商络绎不绝,成为展会最靓丽的风景线 ,也为推动茶叶贸易、推广中华茶文化,促进与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在今年的农交会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台湾地区的33个展团参加了展示和交易,国外有11个国家的展团和企业参展,15000多家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贸易成交金额达380亿元,意向合同金额达到375亿元。(沈添土)
>>新政
安溪:规模茶叶企业可获专项资金扶持
纳税贡献越大,政府回报的资金扶持就越大。安溪县近日出台《关于扶持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决定对该县规模以上茶企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据悉,这在全国产茶县并不多见。
好马喂夜草
据了解,出台这一新规,目的在于扶持茶叶企业做大做好。
根据规定,安溪县财政将按企业纳税增长基数县级收入部分的30%,用作专项资金给予企业扶持。这意味着,只要纳税增多,企业得到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额度就越大。
在中国,成长快纳税多的企业,被誉为“好马”,对于这些能征善战的好马,政府总是格外关注,希望它们做大做强,以便带来更大的税收增长。给予这些企业好的政策好的资金扶持,因此也被称作政府给“好马”加喂“夜草”,正所谓“马无夜草不肥”。
安溪出台扶持茶企新规,当然也属“好马加喂夜草”行列,所不同的是,这项新规的主要目的,还是鼓励茶企业增资扩产,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好马”标准有二
此项专项资金扶持,说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毕竟是多贡献多扶持,因此“规定”对于“好马”的标准也有明确规定。
这些标准共有2条。一条是2007年纳税额达50万元以上茶叶企业;一条是在安溪境外设立茶企并经营,2008年把企业总部设在安溪,当年度纳税超过30万元的茶业企业。
有关方面解释,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可按照规定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其中第2条对鼓励茶企业回到安溪或迁到安溪,有一定针对性。考虑是当年迁入当年纳税,因此税额考核指标,低于常设在安溪的其他茶企。
全方位给予扶持
专项资金虽为“夜草”,但资金用途必须与企业发展壮大有关。“规定”对此划定6个扶持方面,可依企业意愿选择。
这6个方面覆盖茶企发展的方方面面,分别是基地建设、营销网络、市场开拓、宣传推介、提升品牌以及茶叶专项科研等。
(陈佳裕)
>>回望
安溪铁观音的三次跨越
“安溪培育了铁观音,铁观音成就了安溪”,近年来,安溪铁观音的风靡,成了茶业界一道令人称奇的风景。
打响一个品牌富足一方农民
安溪地处晋江源头,境内多山,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8℃;光照适宜,年降雨量1700mm-1800mm,相对湿度78%以上;山地土质多为酸性红壤和砖红壤。因此,品质最好的铁观音只能产自得天独厚、青山绿水的安溪。
走进安溪县感德镇槐植村,你会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采茶、制茶、卖茶。每年茶季一到,全国各地茶商纷纷慕名而来,街市乃至农户家就会被茶商们挤得水泄不通。2006年以来,这个村仅秋茶一季就使村里人均增收1万多元,全村总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
感德镇槐植村是安溪茶叶富民的一个缩影。1996年以来的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领导坚定不移地确立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的目标,把茶列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号工程”。因茶致富的安溪,80多万人口受益于茶产业,直接从事茶产业的就有30多万人,茶产业年总产值已超过50亿元。2002年以来,安溪四进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7年,安溪农民人均纯收入6435元,其中茶叶收入3560元。去年,安溪创下县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受益人口、茶农平均收入、茶产业配套程度等6项全国茶界第一。
哪里有茶叶市场 哪里就有安溪人
清乾隆年间,安溪人发现培育了铁观音,此后安溪人对铁观音的品种选育、茶树繁殖、茶叶制作的研究从未间断。上世纪90年代,安溪农民只懂种茶、制茶,不懂市场开拓,茶叶越是丰收,价格越低。茶农曾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大批茶叶烧毁,把自己亲手种植的大片茶林砍光。
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说:“我们给县域经济发展做了这样一个定位——工业强县,茶业富民。我们深切感受到安溪把‘叶’当‘业’的重要,安溪发展工业离不开茶业。”1997年到安溪任职的尤猛军,一直参与和谋划安溪茶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2000年-2002年,安溪开始建设20万亩无公害示范基地、10万亩优质铁观音基地、1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和2万亩有机茶基地,为日后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5年以来打造了“凤山”牌、“八马”牌等一批质量信得过、市场打得响的茶叶品牌。
“一业兴、百业旺”。安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旅馆、房地产、茶文化旅游等关联行业的发展。如今,安溪茶农把铁观音茶店开到世界各地,完成由传统茶农向现代茶商的角色蜕变。据统计,安溪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达3万多家,在全国各地营销茶叶的安溪人达到10多万人,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5%提高到2007年的8%左右,实现了“哪里有茶叶市场,哪里就有安溪人”的目标。
用茶文化带动产业 用合作社建立信誉
2006年8月,当安溪茶叶摘取中国茶界首枚“中国驰名商标”后,安溪县委、县政府向全体茶农茶商发出号召,树立“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全新兴茶理念,成为全国茶业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人之声。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清晰地发现,在“茶业富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新世纪安溪茶业发展始终贯穿着“质量”、“市场”、“品牌”、“文化”这样一条主线。
走进安溪“中国茶都”,批发市场交易火暴,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茶文化博览厅、茶史厅、《中华茶韵》“铁观音”摄影大赛作品展、书法展、万壶展,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安溪县茶管委主任陈水潮说:“安溪铁观音走出了一条把茶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的新路子。”围绕“和谐健康新生活”兴茶新理念,两年来,安溪县努力构建茶业平衡协调的生态体系、保健养生的品质体系、平和平静的茶文化体系、公平正义的市场体系和永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等五大体系。针对茶园生态存在的现实问题,安溪县着眼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全国产茶县中率先提出建设20万亩生态茶园。
2005年至2007年,全县实际已完成12.5万亩的建设任务。2008年起,每年的建设任务由4万亩调整到2万亩,从重视数量向重视建设质量转变,生态茶园建设将更为科学。
在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的同时,安溪县还全面禁止开垦林地种茶,全面封山育林,连续5年开展“人种一树”的全民造绿、沿溪种竹活动。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2006年起,安溪县开展了“茶业万人培训工程”,截至目前,已培训各类涉茶人员近20万人次。
成立茶叶合作社,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是安溪茶业发展的又一大举措。安溪县31个村级茶业合作社,使全县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有了质的提升,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对接市场、应对竞争等目的。
“一缕醇香捧予君,甜了友谊醉了心;借问茶香来何处,安溪乌龙铁观音。”现代安溪人正在创造着“点茶成金”的神话,不仅让铁观音闻名中外,更让铁观音造福百万安溪人民。
(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