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云南记者 饶永)长江第一湾曾是贺龙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渡江北上的地方,因而江东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金江镇、上江乡、三八乡成为有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江水湍急,山高坡险,过去江边没有公路,江上没有桥梁,村民只能靠一条山间险路在江边通行,过着自给自足的清贫日子。而今在香格里拉县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这里数年之内变成了金沙江上游的丝绸之乡,老区人民正一天天走上脱贫致富路。
2002年1月,香格里拉县供销社根据金沙江河谷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了在金江镇、上江乡、三八乡开发种桑养蚕项目,并成立了香格里拉县蚕丝茧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8月,县社组建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吸收2600多农户入社。县社专门聘请了12名技术员对桑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逐渐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该社对茧农实行保护价收购,市场价好时给农民进行二次返利。2007年市场价格下降时,仍按合同价收购,有效保护了农户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经过几年发展,公司目前资产达到500余万元,有蚕丝加工设施2套,固定职工19人,季节性职工80余人,并已开发了“神川”牌丝棉被和“迪锦”牌领带两个产品,带动沿江两镇两乡16个村委会的4000多农户种桑1.5万亩,养蚕户1300多户。目前年收鲜茧160余吨,帮助农民实现年收入350万元左右,公司年创纯利10余万元。
老区人民通过养蚕逐渐走向了富裕,社员户均收入达到2700元左右,收入最高的达12万元,30%的农户靠养蚕脱了贫。金江镇吾轴村村民张崇仁一家三口原来就只有一栋土墙房、4个碗、1头牛。自从加入合作社种桑养蚕后,他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现在修了砖瓦房,家里彩电、冰箱、DVD、电饭锅等电器样样齐全,还购置了沙发,买了拖拉机,还有存款。上江乡良美村的村民陈子华家5口人,过去靠种粮食、养猪、养鸡维持生计,年收入累计不超过5000元。2002年陈子华在县社指导下开始种桑养蚕,日子现在越过越红火头。现在他种了15亩桑树,年产生茧1.1吨,收入达3万多元,完全能够供两个儿子上学,家里还买了29寸的大彩电。陈子华说要是不靠种桑养蚕,根本就没有办法供孩子们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