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1日),郑棉创新低至12010元/吨。截至21日主力1月合约报收于12160元/吨,较前一周同期下跌110元/吨,其持仓减少17880吨到743560吨。同期郑棉总成交量减少1565230吨至2295130吨,总未平仓合约增加13720吨到278470吨,日均换手率达到155.49%。从数据变化看,随着现货棉价的持续下跌及金融危机的蔓延,市场人气较前期有所衰退,而现货价格的下跌使贸易商保值利润空间扩大,贸易保值卖盘增加。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郑棉仍呈探底格局,中长期的跌势仍在延续,保持空头思路不改。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并波及其它经济体与行业,欧美经济陷入经济衰退预期增强,市场预期欧美对服装与纺织品的需求减弱,中国出口将受到影响,导致下游棉纱价格持续下跌。纺织企业对皮棉的需求偏弱,在新花上市初期市场销售压力大增,致使现货棉价持续下跌,并带动籽棉收购价格继续下挫。而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大豆与植物油价格的大幅下跌,疆内棉籽价格已经跌至1.3元/公斤左右,油厂对棉籽采取观望态度,预期未来棉籽价格将继续走低。在此情况下,籽棉价格将继续下挫,整个产业链的低迷将使现货棉价继续下跌。虽然政府试图以收储稳定市场,但从21日的收储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销售压力很大及企业信心丧失,收储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收购价格大幅偏离12600元/吨的收储最高价格,21日最低至12000元/吨,收储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来看,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出台,中长期的跌势仍将延续,对郑棉继续看跌。
进口市场方面,截至10月21日两大棉花出口国美国E/MOT地区SM级与印度Shankar-6级皮棉1%税率进口成本分别为11166元/吨和11283元/吨,滑准税下进口成本分别为12653元/吨与12709元/吨。美棉价格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大幅下跌后已低于印度棉价,近期中国进口有所增加,低廉的进口棉价也对现货棉价形成拖累,致使整个棉市延续弱势格局。
该周郑棉与CCI 328指数价差最低至-419元/吨,但随着郑棉的止跌与现货棉价持续下跌,截止21日价差回升至-28元。从图表分析看,郑棉仍未摆脱下跌通道,同样期现价差反弹即将遇到压力位。郑棉中长期的下跌趋势仍将延续,901合约12000元/吨整数强支撑将继续接受到挑战,不排除破位下跌的可能。(杜 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