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夏津标准棉叫响农业品牌


  “棉花犹如一枝花,全靠标准来当家,明年我还种标准棉。”日前,正在采摘棉花的山东夏津县朱庙村村民李翠荣望着自家的棉田喜上眉梢。

  2008年,夏津县优质棉标准化种植面积发展到55万亩,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的90%,示范户达到12000户,位居全国棉花百强县第8位、全省第2位。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该县棉花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带动20多万农民进入了棉花增收产业链,同时大大促进了该县工业企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全县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标准棉让当地棉农鼓足了腰包,企业尝到了“甜头”。

  为搞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夏津县质监部门成立了棉花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优化了人员结构,重点加快国家级棉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倡导标准化管理的新理念,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县质监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编制了《棉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5项地方标准,搜集108项检验检测和棉花生产加工标准,对重点乡镇的农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全面宣贯。同时根据棉花生长期,编写田间管理建议、施肥技术建议等科学种植知识,组织标准化专家技术服务队分别深入棉花种植区,进入植棉农户、走上田头,向当地农民讲解农业标准化知识,将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深受棉农们的欢迎。

  如果有人问棉农致富的秘诀是什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农业标准化。在县质监部门标准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经过大量调研,将一系列棉花种植标准在全县推广。近年来,该县棉农严格按标准化种植,棉花产量和质量日益提高,价格节节攀升,逐渐走上质量效益型之路,引来全国各地棉商争相抢购。

  优质的棉花品质,大大带动了该县工业企业的发展。目前,该县纺织企业已发展到145家,纺织能力达到200万纱绽,年产各类纺线37.5万吨,服装3000万套,销售收入、上缴税收分别占到全县的47%、52%;植物油加工企业发展到108家,年加工能力160万吨。棉纺产业开始向高支纱、染整、织布、服装迈进,产业层次正向高附加值转变。同时,该县还通过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使企业不断实现产品销售市场的多元化,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尝到了“甜头”。标准化生产推动了该县棉花生产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实现了以质取胜、以优增效,叫响了夏津农业品牌。

  (张  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